征文类文章怎么写?

作者:吴国梁

征文和一般作文不太相同,作文是得分,征文是得奖。

征文通常是主题式,自由空间大,更易于写出个性色彩。正因为如此,征文很难说有什么套路,但却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少点“我们”多点“我”。

一位编辑说“最讨厌呼告、喊口号的征文,千人一面”。

一般说来,集体人称“我们”,以及调门比较高的宏大叙事,就像是合唱团里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很难与众不同,很难引起关注,得奖的希望也不会很大。要区别于众人,就必须摒弃“我们”,变为“我”,好好地写写个人经验。个人的观察,个人的情绪和看法,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要有效。

2.有感而发胜过以辞凑文。

征文一定要写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作品没有融进去自己的感情,自然也不会吸引和感动别人。另一方面,就是要以积极的情感来写征文。积极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比如一位患者的遗书“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有的媒体却只报道了“我的遗体捐国家”而选择性地忽视了“我老婆呢?”,殊不知正是“我老婆呢”这四个字包含了对妻子深沉的担忧和眷恋,这才是让群众为之泪奔的根本原因。易地而处,每一个卑微如他的小人物,临终的最后一个念头,都是“我走以后,她该怎么活”。

3.滴水藏海,以小见大。

我们可能写的是大场面、大事件,歌颂的也是精神和业绩,但一定要从小处着手,切口要小。可以选取某一个侧面、一种现象、一个特定环境、一件事情,把它写深、写细、写透。有些事看似平常琐碎,但可以折射出时代精神风貌,要力求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寻求那些“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无”的创作素材。比如从医护人员防护服上的文字来体现医者仁心、爱心、乐观等等。

4.注重细节描写,合理想象渲染。

文章感人之处莫过于细节,这些细节往往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往往是真情流露,很能打动人,比如某22岁的医护人员,婉拒了央视记者要她在镜头前向父母报平安的邀请,说:“我不想哭,哭花了眼罩就没法工作了”,然后挥了挥手说了声“对不起”转身离去。此时她的心理可能是什么?观众的心理是什么?父母的心理是什么?这些都可以合理想象渲染。

5.叙事抒情描写议论有机融合。

征文是一次纪实文学的创作活动,不同于写政论文和议论文,而更多地采用散文的形式。散文除了要有充分的义理和充沛的情感之外,还必须懂得怎样立意、构思和表达。要给人以美感,做到形散神不散,如行云流水,前后呼应,首尾相接,主题鲜明,文字优美。切不可变成概括性、总结性、口号性的文字。

6.靠启迪升华彰显宏大主题。

就是要使文章有思想性,讀后能给人以启发。以小见大,要在“小”充分展开的基础上体现大,这就是升华启迪,“见”的过程要自然,不可强行灌输,那样会很假很空。比如前面说过的“我不想哭,哭花了眼罩就没法工作了”的22岁护士小姑娘,通过这件事,就可以用下面的文字来升华“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我亲爱的孩子们,一定都要好好的,妈妈在家里等你,回来吃顿团圆饭!”

7.一定要有读者意识。

得知道写出来的文章是给谁看,就要知道他们欣赏什么样的文章,真情动人,勿人为拔高,更别以所谓“大义”来剥夺个人的合法利益。《长江日报》报道时故意把“我老婆呢”忽略,不但不让人感动反而让人恶心;甘肃统一要求女医护人员理光头还将其作为宣传亮点被痛批,都是没有读者意识的表现,他们写出来是想讨好领导却不是打算让人民群众看,结果就是大型翻车现场。

例文

脱我旧时裳,著我战时袍

□河北省唐山一中 许立倞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视频中,这是谁的女儿,谁的妻子,谁的母亲?照片上,这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我无法看到他们的面容,无法辨别他们的服饰,因为他们是一群以面罩为盔、白衣为铠的人,一群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堡垒的人。

我能看到她们理云鬓,断青丝,脱旧裳,著战袍,可却看不到她们的脸;我看不到他们的内心,却看到他们的战袍为我留言,见字如面。

他们的战袍上,有趣言。火神山医院军医韩丙超在防护服背后写下“湖北,姑爷”,他妻子是湖北天门人,自己当然是湖北姑爷,要告诉湖北的亲人们——我来了!一张照片上的医护人员在防护服背上写着“胡歌老婆”来缓解病房压抑气氛,没想到当天就收到胡歌暖心的回复:“期待疫情早日过去,期待早日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个名字暂时借你一用,之后记得还给我哦。”还有背后画着自信满满的小猪佩奇的医生……他们用自己的诙谐、幽默与乐观,在重重阴霾中传递着缕缕阳光,丝丝温暖。“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战袍里的他们,一定在扬眉浅笑。

他们的战袍上,有誓言。一笔一画诉说着他们的信念,一字一句倾吐着他们坚定。古有岳飞将军的“精忠报国”,今有白衣战袍上的“精忠报国,不胜不返”,写下这几个字的是吉林一名39岁的医生,他说去武汉也是出于“私心”: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每天戴着口罩在外面奔跑。还有那个医生,左肩17年前“非典”之题字还未褪色,右肩已写上浓黑的“新冠”。壮士已许国,领命再出征!73岁的李兰娟院士背后的“武汉加油”宣示了“此行是为救治病人,不达目的不撤兵”的铮铮誓言。

他们的战袍上,有告白。偏多热血偏多骨,不悔情真不悔痴。多少情人间的呢喃如今在我背后,你看到了吗?“我斩新冠,携汝赏樱”,医护人员将誓言写在防护服上,期待和爱人共赏武汉樱花;“邵媚铃,等疫情结束后我娶你”,这是怎样深情的告白;“老王,乖乖在家等我!”这一波从武汉发出的“爱的讯号”中,我读出了隔着厚厚防护服的相拥,读出了隔着玻璃的十指相扣,读一颗心触碰另一颗心的温柔……为了所有人不用对爱人说再见,他们努力地让太阳升起,让季节改变。

还有头上的“热干面”背后的“周黑鸭”,还有身怀绝世武功的“东方不败”,还有“谢谢你的秋衣秋裤”,还有,还有……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这世上哪里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一分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白袍勇士,爱你们!

二十世纪2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待那人间的四月天,我们一起脱下战时袍,重著旧时裳,去看那武汉的樱花如期开放,可好?

到那时——喜看疫散花开处,遍地英雄笑春阳!

到那时——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