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四种思维提升高考作文思辨性

作者:刘莉

作文一直是语文高考的重头戏,它是考生展示才情和胸襟的舞台,更是考生眼界高低、思维深浅的试验田。然而在评阅高考作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考生的文章立意肤浅,提炼的观点没有深度,议论时也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些文章都缺乏思辨性。

要想作文具有思辨性,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用全面的、深入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简要介绍四种能够提升作文思辨性的思维方式。

纵向思维,拓展文章的深度

纵向思维是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程式化的思维方式,即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始至终、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考方式。比如,分析问题时从单一的一个人,想到由人组成的集体,再想到国家、民族,再到整个人类,纵深到人性,那深度就體现出来了。如以“忙”为话题写作,一些考生只会罗列现象:当今中国人人都在忙。除此之外就再没有深入的理性的思考了。如果能在铺陈“忙”的现象的同时深入挖掘一层,对人们盲目地“忙”的原因,如精神追求的缺失,或者整个民族精神导向的错误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那就由现象深入到了本质,文章也就有了深度。

横向思维,打开文章的宽度

横向思维就是突破问题的范围,从其他领域中得到启示而产生新设想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用到联想,也就是从作文题目的要求出发,对这个题目的内涵和特征横向展开进行剖析和把握。如以“鱼”为话题进行写作,我们不仅可以写生活中的鱼,还应去联想其他与鱼相关的人或事。比如有同学就联想到了春秋时的鲁国丞相公孙仪吃鱼的故事:公孙仪喜欢吃鱼,但人们送的鱼却一概拒收,理由是收人之鱼,必去迁就别人,徇情枉法,最终导致罢官免职,连自己吃鱼的机会也没有了。由此联系社会现实,借用公孙仪的故事,告诫掌权者不要贪“鱼”而落水,而应像公孙仪那样严于律己,才能长久地买“鱼”吃。这就是横向思维的效果。

逆向思维,点亮文章的新颖度

逆向思维就是让思维找到对立面,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探索,形成新的认识。俗话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这就要求考生在面对某种观点时,不能不质疑,不追问,不批判,一味地全盘接受。比如面对“沙子与珍珠谁更珍贵”这一问题,人人都知道珍珠比沙子珍贵,但反过来想一想,这世界能只有珍珠吗?如果是在砌墙,珍珠会比沙子更合适吗?这样一思考,就能跳出思维定式,得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辩证思维,加强文章的合理度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要知道世界并不一定是非黑即白的,也可能是多种状况同时并存和发展变化的。那在写作时,观点也不应该绝对化,而应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和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比如谈“苦与乐”,别人眼中之苦或许正是你心中之乐,成语“甘之如饴”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