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本是安闲地

作者:罗乙童

有段时间我常常和朋友去胡同里闲逛,逛到夕阳斜斜地照着,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老旧的烟尘味儿。小巷子曲曲折折,通往的大都是灰砖灰瓦的小平房、大杂院儿。就在这安宁的古城中,老北京人不紧不慢地生活着。

不少老北京人起床后,喜欢先闷一壶茉莉花茶,一早上走到哪儿喝到哪儿。等到他迈着四方步遛了一会儿,小砂壶里的茶喝美了,再投身“滚滚红尘”中去。这壶茶,其实喝的就是个态度。尘务冗繁,人在凡潮,每天清早的这一口甘润的茶汤,为干燥紧迫的都市生活平添一抹灵动,颇有那“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味。这一口茉莉花茶,也成了许多淹留异乡的北京人最思念的家乡味道。

别小看这一口茶,它反映的可是北京人认真生活、乐于生活的习惯。它是随着这城市的过往来的,是这城市自有的气质。看看老舍笔下的北平,那儿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伙计车夫,都有安然偷闲的时候,也都有享受生活的资本。拿喝酒说吧,一日劳碌之后,阔绰的可以到白魁老号去,订个八样儿菜的精致食盒下酒;穷点儿的到柜台去爆二两葱香四溢的羊肉,也是好菜;再不济就来一碟儿绵软醇香的麻豆腐,就着一口一口“渗”酒;拿“棺材板儿”蘸酱油的也不是没有。一句话,甭管您是贫是富,是一介草民还是达官贵人,自当是在北京的,活得都是认认真真,有滋有味儿。北京给每一位居民一份底气。

而在北京待久了,各式各样的人都见过,也就更知道了人生由命、富贵在天。老北京人就如庄子笔下“曳尾于涂中”的龟一样,在自己命中归属的地方,逍遥自在地生活着,享受着。每一天,他们从车马喧嚣中,从高楼大厦中,从尾气味儿、金属味儿、电离的空气味儿中抽身而出,回到胡同里的那股烟尘味儿里。您要是问一问他这究竟是什么味儿,“家味儿”,他会这么告诉您,“只要闻着这股子味儿,我就心里头舒坦”。 也许有人指责,说老北京人不上进。的确,北京爷们儿更乐于过的是一种逍遥自在,“天子呼来不上船”式的生活。比起加班加点谋求加官进爵,他们更乐于去胡同口儿遛遛弯儿,背着手看老大爷对弈,偶会为一着臭棋叹惜,或者是去茶馆听一段《卖布头儿》,要不就老老实实搁家里窝着,调到中央十一台跟着哼一段《失空斩》。

你跟他说起北漂为了理想咬牙奋斗的励志,保不齐他会不以为然地摇摇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抛家舍业背井离乡的,值当的吗?”你跟他讲“故土难离”“安土重迁”,他也许会来上一句:“您老省省吧,甭说了,文绉绉的,听不懂!”接着摇头晃脑地唱上一句“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提上鸟笼,走了。

名师点评

作者对老北京人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起床后,喜欢先闷一壶茉莉花茶”的生活习惯,写出北京人对家乡味道的执念。又由点及面,以对饮食的讲究暗示出北京作为“家乡”赋予北京人从容生活的“底气”。文章并不回避现代化对北京的沖击,但也写出了北京人在变化面前的安之若素。作者将他们“身在故乡,心安而不自知”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描写中,满满的京腔京味儿似要溢出纸外,独具特色。

(王彩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