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走一条路

作者:徐宇檑

我走了許多条路,却依旧不知道哪条路才能走进你的心里。

儿时,看到电视剧《家有儿女》里有这样一个片断:母亲因为女儿喜欢猩猩,于是买了许多书籍,花了无数个夜晚了解它们。等到几个星期后的一天,她鼓起勇气和女儿交谈,以为自己已经跨越了母女之间的代沟时才发现,原来女儿喜欢的早已不再是地上的猩猩,而是天空中的星星了。母亲一直坚持的那条自认为能够走进女儿心里的路,最后成了讽刺的徒劳。最终她依旧没能走进女儿的心里。

长大后,我在龙应台的《目送》里也看到了这样一位母亲,但不同的是,这位母亲没有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而是选择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亲爱的儿子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她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哦,我终于明白,原来这条路没有尽头,所谓路的那端不过是心底的那份释然,那份不牵绊。

我看到过许多释然的人物,比如“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柳宗元,比如“命若琴弦,扼住其咽喉”的史铁生,再比如“瓦尔登湖,遗世小木屋”里的梭罗。但,我却始终没能找到我心底的那份释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变得愈发平淡。我想我正处在一个尴尬的路口。褪去了孩童时的稚气思维,却还没有沉淀出成人的担当。我想为父母做点什么,想挽回那些被工作、持家的辛劳而夺走的珍贵瞬间。但当这一切即将被转化为行动时,我又变得迷茫而最终退却了。

记得那一张张白纸红字的成绩单,记得那一次次扬起又失落的脸庞。我的努力被一个又一个的数字无情定义。我尝试着做了许多改变,改变我的学习方式,改变我的处事态度,甚至改变我的性格。然而这都没能成功。平淡伴着迷茫,成为了我逃避这个世界的理由。我看不到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也去不了荒芜但不衰败的地坛,但我却可以呆在书房里独处。

终于,我在林清玄先生的文字里找到了答案:我们被外境的迁动就有如对着空中撒网,必然是空手而出,空手而回,只是徒然空叹罢了。无数古人留下的经典,都告诉我们本然的真性如澄水,如明镜,如月亮,我们几时见过大海被责骂而还口,明镜被称赞而欢喜,月亮被歌颂而改变呢?大海若能为人所动,就不会如此辽阔;明镜若能被人刺激,就不会这样干净;月亮若能随人而转,就不会那样永恒了。

是啊,这个世界是残酷的,而我们都在这之中慢慢长大。歌词里写的童年有蝴蝶、有老师的粉笔,还有放学后的游戏,歌词里写的少年与时间赛跑,与烦恼一起长大。歌词里写的成人要不断奋斗,为了车子、房子不断打拼。

但,不论过去和未来是怎样,我只想走好当下的路。

(荐稿教师:张盼盼/编辑:于智博)

开篇两条路,一条是费尽心思,却依然原地打转的“歧路”;一条是看破生命,以目相送的“去路”。两相对比,引出后半篇对“释然”的理解与阐释。全文语言冲淡平和,情感低婉绵密,虽有青春的无助、迷茫,却依然告诫自己要以“释然”的心态,去拨开纷扰,走好当下的路,这股自省、自信的力量令人动容。当然,后半篇在引述事例时稍显杂糅,且都泛泛,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叙事逻辑。可以通过精简事例,并将某一事例写深、写具体,与主题扣得再紧一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