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课》许荣哲:场景一样可以打动人

作者:许荣哲

  作文君:很多同学在记叙文写作的时候,虽然懂得了如何利用语言和外貌刻画人物,但是真写起文章时,还是差一点火候,这或许是你忽略了场景的描写。在《意素》2017年第6期,我们已经介绍过许荣哲的其他写作观点,想必,给你的作文带来了一定的小启发。这期,就让我们看看关于场景,他是怎么说的。

  试着回想一下,你什么时候活在一个空无一物,仿若外层空间的地方?如果没有,那凭什么让你的小说人物活在那样的空间?

  小说初学者常常不自觉就把场景忽略掉,或者仅仅只用“图书馆”或“星巴克”几个字就把场景打发掉(事实上每一间图书馆或星巴克都长得不一样),之所以如此,我大胆猜测那是因为在过往的阅读经验里,他们曾经被人物、被对话、被情节感动过,但就是从来没有被场景感动过。

  场景当然可以感动人,以作家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为例,主角是浪迹天涯,弹三弦琴、说书维生,一老一少的两个瞎子。故事一开始,两个瞎子一前一后走在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方圆几百上千里的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走一天才能见一片开阔地,有几个村落。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山谷中常有鹞鹰盘旋……”初看这个场景真的一点也不特别,似乎“荒凉”两个字就可以简单带过。别急,我们继续往下看,但在往下看之前,请先记下这句话:这篇小说的场景是有对照组的。

  这一天,老瞎子弹断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千根琴弦。他兴奋极了,因为他的师父(也是个瞎子)曾告诉他,只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凿开琴槽,拿出里面的药方,然后带着一千根琴弦(当药引子),到药铺抓药,到时候就可以重见光明了。

  老瞎子活了一辈子,心心念念就是弹断一千根琴弦后重见光明这件事,如果没有这个希望撑着,他早就活不下去了。

  然而当老瞎子拿着药方到镇上的药铺拿药时,所有的人都告诉他,药方上一个字也没有,这时候他才赫然明白,这一切都是他师父为了让当时还是个小孩的他有一个生存的目标才这样骗他的。

  老瞎子回来之后告诉小瞎子,他记错了,他师父说要重见光明,必须弹断一千两百根琴弦,而不是一千根。老瞎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的师父曾说过类似的话:要重见光明,必须弹断一千根琴弦,而不是八百根。

  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小瞎子一辈子不停地弹下去,就像琴弦必须两端拉紧才能弹出声音,人生也一样,一端是追求,一端是目的,唯有两端拉紧了,人生才能活出意义。这正是《命若琴弦》这篇小说的题旨。

  故事最后,两个瞎子离开村落,又来到另一片群山之中:“这地方偏僻荒凉,群山不断。荒草丛中随时会飞起一对山鸡,跳出一只野兔、狐狸,或者其他小野兽,山谷中鹞鹰在盘旋……”

  注意到了没有,此處的场景居然和一开始的场景几乎一模一样,甚至到了重复的地步,但读者这时的心情已经和当初看到这个场景时的心情完全不一样了,当时的场景不过是个场景,而现在的场景,则象征了两个瞎子的人生:重复、轮回。

  所以我先前才说,这篇小说的场景是有对照组的。虽然场景是被动、沉默的,无法跳出来大声疾呼,但聪明的小说家却懂得利用它来说一个不断重复、轮回的悲伤故事,沉默的场景一样可以感动人。

  “情景交融”虽然是一句老话,但请记得它同时也是一句好话。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