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泡泡

描写练笔:数学之美,美在计算,也美在“外形”,这些美都能为我们的描写增色。

请你尝试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创作一些新颖有趣的比喻句吧——

我运用的数学知识:三角形最稳定。

我的比喻句:我们的关系就像最稳定的三角形,十级大风也撼动不了!

我运用的数学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亮点分解①:吹泡泡的乐趣不仅体现在“吹”本身上,还体现在和泡泡的互动上。

“水中有个蛋,透明看得见。你要伸手取,一碰就不见。”你们猜猜这是在说什么?没错,就是泡泡!

期末考试后的第二天上午,我自觉背完了古诗。外婆见我表现得这么好,就答应带我到楼顶吹泡泡。

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楼顶,轻轻拧开盛满泡泡液的泡泡棒,小心翼翼地取出吹泡泡的杆儿,嘬起小嘴,对着杆儿上的泡泡液温柔地一吹,一个个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泡泡瞬间出现在眼前,并随着微风渐渐散开。它们有的像蓝莓,有的像苹果,有的像草莓……其中一个直径足足有十厘米的泡泡就像一个彩色的气球,立在泡泡杆儿上,久久不肯离去,给我带来莫大的惊喜。

我赶紧把泡泡杆儿伸进泡泡棒里,让它再一次喝饱泡泡液,然后把它取出来,用力一吹。哇!不计其数的泡泡淘气地漫天飞舞,有的像小精灵,有的像糖葫芦,有的像小灯笼……它们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好像在和我打招呼,又好像在和我嬉戏打闹。

“你们实在太可爱啦!我要把你们装进口袋里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和外公看!”我忍不住喊道。可是,我伸出手一抓,可爱的泡泡就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在我的手指上留下了一丁点滑滑的泡泡液。我不停地吹泡泡,不停地挥舞泡泡杆,不停地抓“小可爱”。泡泡一会儿长在我的嘴唇上,一会儿亲我的小脸蛋儿,一会儿靠在我的眼镜上,一会儿贴在我的额头上,一会儿扑到我的衣襟上……乐得我手舞足蹈。①外婆见了哈哈大笑,连她也成了欣赏泡泡的“粉丝”。

突然,我惊喜地发现晾衣绳上挂着一幅彩色的“维恩图”(注:一种表示数学集合或类的草图,比较常见的是几个圆圈交叠的组合),我赶紧凑过去细细打量。呀!这哪里是“维恩图”,它分明是我刚刚吹出来的泡泡!天哪!吹泡泡竟然能吹出“维恩图”,真是太奇妙了!②我欢喜得一蹦三尺高。

我想吹出更多的“维恩图”,便对着晾衣绳不停地吹泡泡,很快,晾衣绳上就出现了更多“奇迹”。

“看哪!是互相拥抱的‘多胞胎’!”外婆惊喜地叫道。

“我的天哪!好大的‘葡萄串儿’!”我快乐地叫着、跳着。

“好多漂亮的‘多面体’!”在楼顶上种菜的熊爷爷也被我们快乐的喊叫声吸引了过来。

我继续“天女散花”,绚丽多彩的泡泡在空中自由玩耍,在泡泡杆儿上相依相偎,连美丽的蝴蝶也赶来翩翩起舞,仿佛要和漂亮的泡泡宝宝们比美。

我很想看看泡泡“跳伞”的模样,便将晾衣绳轻轻一抖。刹那间,“多胞胎”“葡萄”“多面体”都不舍地离开了晾衣绳,尽情地展示着美丽的身姿,愉快地与楼面来了个亲密接触,变成了一个个多彩的“蒙古包”和一堆堆漂亮的“水晶球”,还有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真是太美妙了!我连忙请外婆用手机拍下了那令人惊艳的画面。③

虽然寒冬的风吹在脸上有点儿冷,虽然夹着雪花的细雨打湿了我的衣帽,但泡泡的美却让我兴奋不已。我很庆幸,自己能在吹泡泡这样的平凡小事中发现无与伦比的美。我好开心啊!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2021 级(4)班

指导老师:廖柏秋

描写亮点分解②:这个比喻显示了小作者的功底——首先,他要掌握维恩图的数学知识;其次,他能把眼前的景象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这种跨学科的能力真是非同一般!

描写亮点分解③:看过那么多写吹泡泡的作文,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写泡泡落地的情况的!落地还落出了那么多花样,小作者的观察太细致、想象力太丰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