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本试卷共四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卷面要求书写干净、整洁,不得使用涂改液进行涂改。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迸溅(jiàn) 暗哑 鲜为人知(xiān) 海市蜃楼
B.妖娆(nāo) 腊象 断壁残垣(yuán) 伤痕累累
C.襁褓(bāo) 喧嚷 奄奄一息(yǎn) 蒙蒙胧胧
D.河堤(dī) 通宵 度德量力(duó) 冥思遐想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江西师大附中被省领导称为“江西教育的一面旗帜”,是当之无愧的。
B.三年级学生如果能对学习乐此不疲,就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佳绩。
C.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我也要慷慨以赴。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因为人类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目前,初三年级有些班级个别同学已经放弃了学习,难道这对年级稳定有影响吗?
D.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②①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⑥⑤
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③①④⑥⑤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古诗文积累。(8分)
6.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
(2)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7)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8)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
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
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
落日五湖①春。
谁见汀洲上,
相思愁白苹②。
【注释】①五湖:指太湖。②白苹:水中浮苹,花白色,故名。
7.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目送朋友乘船远去的场景。朋友登舟远去,小船行驶于茫茫长江,诗人频频挥手,依依惜别。
B.颔联写朋友未知的行程。“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倾注了自己的关切。“空”字烘托出诗人空有一身抱负,却无法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苦闷。
C.颈联写朋友所乘的船,那一叶风帆沿长江飘向江南。
D.尾联写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心中充满无限愁思。
8.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是送别诗,主要写诗人与朋友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
B.全诗无“别离”二字,主要写离别后的景色,然而浓浓的离情别绪已经完全融入景中。
C.此诗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意境完全相同。
D.全诗首尾呼应,情深意長,手法新颖,别具匠心。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2题。(12分)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节选自《宋史》)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登元祐六年/进士第
B.不深入/不能成功
C.前后/皆敌垒
D.乃/暮徙其军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度( ) (2)等( ) (3)徙( )
11.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宗泽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16题。(17分)
到了塞外,才会相信一些事
张佳玮
①真到了阳关,才明白王维何以在“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前,感怀“渭城朝雨”“客舍青青”。就像真到了玉门关,才明白为何“羌笛怨杨柳”“春风不度”。
②因为在阳关与玉门关,确实满目灰色与黄色。雨少,几无绿色,更遑论春风。
③班超老了,求天子,“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情辞哀婉。我真到了玉门关,才知道他不是矫情——酒泉与敦煌,好歹有树,有云,有水。出了玉门关,戈壁大漠,一无所有。
④到了塞外,人便显得极其渺小。天地茫茫,随便一片垂天长云便如大鲸,看得让人气短。阳关附近,晴天时太阳像个白炽灯泡,因为飞沙漫天,天色昏黄。周遭风景是好,但风沙让人睁不开眼。
⑤再往前,到雅丹,天空便蓝了。因为雅丹地貌多碎石与冻土,几无黄沙。奇岩怪石,天空湛蓝,无植被。阳光强烈,灼人双目。
⑥真到了塞外,零下十二摄氏度的气温,山无草,水结冰,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看着不远的地方,总也走不到,大地宽广得令人绝望。于此情境,能克服恐惧与绝望一路向前的人,比15世纪前冒死远航的船长,也不遑多让。
⑦到了塞外,才让人相信,行军比打仗要艰难得多。沿途看见冻实的冰河,悠长无边的水线,景色有一种非人间的气度。
⑧午后,天空湛蓝,小柴达湖表面一片灿烂,湖水冻实如玻璃一般。到日落时,阳光不再强烈,冰面变得五彩缤纷。温柔的光线、烂漫的芦苇与冰冷的朔风,恰成对比。像一杯看着热气腾腾,品来却冰寒割喉的酒。
⑨塞外的天色真奇怪。
⑩车上昆仑山,见远处有皑皑雪山——“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到得昆仑山口,人的嘴唇都慢慢变得灰白。
11在塞外,一切都变得巨大。风、云、雪、山,皆空旷、寂静。在车里半睡半醒的人,拍着照,发着朋友圈,偶尔说几句诸如信号不好、路不平之类的话。终于有人说:“有路就挺好了,居然还有信号。最早在这里修路、修电线杆的人,那过的是什么日子啊!”
12这么一想,忽然觉得塞外的伟大,已然淡去。我似乎看到许多人影,在漫长的路上前行。
13虽然到了塞外,会觉得天地之辽阔,衬托出人类之渺小,但走得越远,越发现,每一处竟都有人类的足迹。
13.结合文意,分析为什么只有“到了塞外,才会相信一些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前十段,运用大量笔墨着力描写塞外的环境,其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赏析第⑧段的划线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分析本文最后两段的含义及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13分)
春晚,是家与国的温暖链接
王彦
①瑞犬送春,央视春晚在除夕之夜如期而至。
②如果收视热点是幅世界地图的模样,在四个多小时的晚会里,有亿万个热点同时闪烁:截至当晚23时30分,全球212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收看了央视春晚。播出后不到12小时,他们已在微博“中国赞”的话题下,留下52亿次赞;各大视频网站上,狗年央视春晚的播放量已破四亿。
③《万紫千红中国年》里,天涯共此时,人们团圆于中国人持续了35年的新年俗——春晚。如同歌里所唱,“一年又一年,世界快马加鞭,我们不停追赶”,無论是从黑白到高清电视,从孩子到父亲,时间虽快如电,但“看春晚的习惯依然没有改”,“中国人的情感不失传”。
④每年的除夕夜,依旧有我们的春晚、我们的年,依旧会从心底里涌上已唱过无数遍的《我爱你中国》。
⑤因为,春晚是家与国的温暖链接。
⑥春晚舞台上的“家”,如千千万万普通中国家庭一样。《学车》里的老夫妻大概就是我们的父辈,相濡以沫的他们奋斗了大半生后,在新时代里乐享有奔头的晚年,他们向往潇洒自驾,也有远到三亚、近到三里屯的洒脱开怀。他们甚至比年轻人更懂:爱情的保鲜靠表白。《回家》里有枚解不开的“扣子”,那扣是海峡两岸割舍不离的同胞血脉扣,是把爷爷奶奶走了一辈子的回家路,一如既往地走到底。“念中”“念中”,又是多少中华儿女一辈子不变的根、一辈子难舍的家园。而《真假老师》所示的场景,或许每一个为工作奋斗的我们都曾遇见:陪伴终究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于父母、于儿女都是如此。
⑦正是有了一代代为梦想而奋斗的中国人,譬如“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老先生;正是有了一个个携手相伴的中国家庭,譬如舞台上这些大家、小家,这才汇聚起我们《不同凡响》的大中国。
⑧春晚,也是文化自信的创新表达。
⑨晚会的高光时刻,无疑属于《丝路山水地图》。历经80多年,国宝重回祖国母亲怀抱。当30.12米的画徐徐展开,青绿山川纵横,有多少人为此屏住了呼吸,就有多少颗中国心为背后矢志不渝的故事所打动。
⑩对于今年的春晚,若我们再仔细留意舞台,从主舞台的“中”字外形,到四大分会场的海陆空立体狂欢,空间已然是央视春晚的艺术新亮点。而邀请俄罗斯、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等的艺术家献演春晚,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融合登台,成就的不仅是一届最国际范儿的春晚,更是与今日中国的国际形象相得益彰。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第9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全文,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结合本文内容及社会生活实际,谈一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1.综合性学习(6分)
某校学生会准备出一期《我爱江西》的专刊,选用下列词语为江西的某个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至少选三个:
心驰神往 俯仰生姿 别具匠心 重峦叠嶂 美不胜收
要求:
(1)字数在150—200之间。
(2)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2.作文(50分)
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中,有些话语让我们感动,有些话语给我们启迪,有些话语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引。这些话使我们铭记,令我们受益终生。请以“一句打动我的话”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情感,发表见解等。
②文体不限,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D
2.D
3.B
4.A
5.B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6.默写:
(1)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何日遣冯唐
(3)报君黄金台上意
(4)燕然未勒归无计
(5)可怜白发生
(6)清荣峻茂
(7)学而不思则罔
(8)悄怆幽邃
7.B
8.C
9.A
10.(1)度:考虑(2)等:同样(3)徙:转移
11.(1)当天(宗泽)就独自骑马赴任,只带了十多个瘦弱的士兵。
(2)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间偷袭我军,就危险了。
12.宗泽是一个豪爽有志、正直敢言、身先士卒、勇敢机智、善于作战的人。(写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宗泽从小就豪爽有大志,元佑六年考中进士。在朝廷应对时极力指陳时弊,考官讨厌他的耿直,把他放在第三甲录取。
当时太原失守,在两河地区任职的官员全都借故推委不肯前往。宗泽说:“食国家俸禄却躲避困难,这不行啊。”当天就独自骑马赴任,只带了十多个瘦弱的士兵。宗泽到达后,修缮城墙,疏浚城河,整治兵器,招募义勇,开始作固守不动的打算。皇上嘉奖他,任命他为河北义兵都总管。
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将孤兵寡,不深入敌营不能成功。先头部队回报说前面有敌人军营,宗泽就率军向前直奔敌营,与敌战斗,打败了敌人。宗泽领兵向东转战,可是敌人增援的生力军到了,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盘。宗泽下令说:“今天进与退同样都是死,我们不能不从死中求生。”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杀敌几千人。金兵大败,溃退几十里。
宗泽考虑到敌军比自己多了十多倍,现在一战就收兵,敌军势必再来,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间偷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就连夜转移了自己的军队。金兵当晚到达,只得到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宗泽出其不意,又派兵过黄河袭击敌军,打败了他们。
三、现代文阅读
13.①因为只有到了塞外,才能发现此地气候之奇特。如:在阳关与玉门关,确实满目灰色与黄色。雨少,几无绿色,更遑论春风。才会相信王维的有关诗句。
②因为出了玉门关,戈壁大漠,一无所有,才会发现天地茫茫,人便显得极其渺小。
③因为只有到了塞外,才能发现此地原来是飞沙漫天,天色昏黄,阳光强烈,大地宽广无边,才会真正相信行军比打仗更艰难。(6分)
14.①紧扣标题,逐个解释“到了塞外,才会真正相信一些事”的原因。
②前10段着力渲染塞外环境之恶劣,更能体现本文的主旨: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恶劣,都可以去适应、改善的道理。(4分)
15.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塞外小柴达湖的奇特天气比作外热内冷的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塞外天气之奇特,表达了作者对塞外天气的感叹之情。(3分)
16.(1)含义:表层义,指作者由听到“有路就挺好了,居然还有信号。最早在这里修路、修电线杆的人,那过的是什么日子啊”而产生的感慨:塞外的伟大,已然淡去。深层义:尽管塞外天地辽阔,人类显得极其渺小,但人类毕竟是大自然的主宰,能够开垦自然,开创出一片新天地。(2)作用:结构上,紧承上文,通过叙述人类在塞外修路,修电线杆等,以小见大地引出主旨。内容上,总结全文,深化主旨。(4分)
17.中心论点:春晚,不仅是家与国的温暖链接,也是文化自信的创新表达。(2分)
18.第九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作者列举国宝《丝路山水地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事例,真实有力地论证了“春晚,也是文化自信的创新表达”这一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分)
19.表层义:春晚架起了家与国的桥梁,中国人持续了35年的新年习俗,通过春晚得以传承,中国人的文化情结不会失传。
深层义:春晚舞台上的“家”,如千千万万普通中国家庭一样,正是有了一个个携手相伴的中国家庭,譬如舞台上的这些大家、小家,才汇聚成我们的大中国。(4分)
20.我的感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正日渐提升,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大大提高,这正如作者所言“今年的春晚,成就的不仅是一届最国际范儿的春晚,更是与今日中国的国际形象相得益彰。”(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21.综合性学习(6分)
示例:大家好!位于南昌的滕王阁,以其独特的历史意义,为世人所心驰神往。她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三大名楼,更因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诗句闻名遐迩。远望,滕王阁周围绿树环绕,重峦叠嶂;近看,俯仰生姿,建筑构造更是别具匠心。每个人到这里都会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上的洗礼。
22.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