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盲道拷问城市文明”写作指导

作者:谢涛 尚山好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盲道,但却很少看到盲人使用。有的盲人说:“我愿意使用盲杖,不会去找盲道走。”这一现象引起了北京外交学院外交系大三学生的注意,恰逢“提案中国·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开始了,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盲道存在长期不合理占用、没有行人也铺盲道等问题,写了一份关于盲道合理化的提案,在27所高校32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得冠军。

读后,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每年的3月,北京都要迎接两会的召开,而政协会议的很多提案都会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多项领域内容。这些提案对促进社会进步、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的比赛,旨在引导青年关注社会现实,也在投身社会进步发展事业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这则材料的命题意图既是为了紧扣社会热点,也给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了宽泛的立意角度。

基于此,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思立意:

(1)从大学生角度看,可以从“学生或青年人要关注现实社会,投入社会实践”等方面立意。

(2)从社会角度看,可以从“点亮我们对残疾人的爱心‘盲区’”“尊重每一个生存在城市中的个体,增强整个社会的文明意识”等立意。

(3)从城市管理者角度看,不要走形式主义,不要僵化执行规定,做到了“有”,而忽略了“用”,把现有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好、管理好,让盲道真正帮“盲”。

(4)从举办“提案中国·全國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这种活动来看,也很有启示意义。在各种娱乐节目充斥社会舞台的背景下,更多像《朗读者》这样高雅的节目或活动的出现,会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明媚和美好。

【学生佳作】

用人文关怀呵护盲人出行之路

安徽省太和中学 丁堃

北京外交学院学生以盲道为切入口在全国大赛中脱颖而出,引人深思。作为城市文明的缩影,盲道的建设是人文关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体现。但如今,随意占用、胡乱铺设等诸多问题正挑动社会的神经,考验执政者的执政能力。盲道合理化,不应只是纸上的提案,而应落实在城市建设中。【提出论点:盲道合理化是对盲人的人文关怀,是城市文明的缩影。】

盲道占用,占的不是路,是良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让海伦·凯勒走进大众视野。从中,我们感知到盲人生活的艰辛,体会到盲人内心的苦楚。内心的感动在心底升华,却没有转化为真切的行动。于是,为了一己便利,很多人占用那条为盲人出行而打造的安全路。当偶然成为常态,大众便会对这种不合理的事件熟视无睹。盲道的占用,暴露的是素质,显现的是良知。【提出分论点一。批判占用盲道现象,分析不合理现象的本质。】

盲道乱设,花的不是钱,是政府的公信力。盲道建设首先应通盘考虑,预先规划,尤其是要以法律法规引导社会规范,以便民利民为施政准则。政府只有在一点一滴的小事规划中秉承人文关怀的理念才能构架真正有公信力的政府。虽然“以人为本”作为政府的施政理念早已写入宪法,但在现实生活中,“以人为本”却难以得到真正的贯彻。盲道的铺设不以便捷盲人群体出行为原则,却在无行人的地方铺设盲道,又有何实际效益?盲道反映城市文明,盲道的总长度不应成为政绩的评价标准,内部的优化才是真正的评判准则。【提出分论点二。从材料出发,论述政府不合理铺设盲道的现象。】

盲道合理化,是文明城市的追求。这需要社会、政府、公众等各方面的努力。“当我们心连着心,我们便成了整体。”董卿如是说。大众通过海伦·凯勒体味盲人朋友的心酸,但最重要的是将这种简单的感动上升为内在自发的行动。“向占用盲道说不”“向关爱盲人看齐”。白岩松有言:“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擎万众之力,为盲人朋友营造爱的世界。【提出分论点三。只有多方形成合力,呵护盲人才能成为现实中美好的风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小的退让给他人带来温暖,严格的执法让道德的星空闪耀,“以人为本”的施政彰显人性的关怀。与此同时,我们更需“敢为出头鸟”的担当,向不合理行为说“不”。让我们一同携手,呵护盲人朋友出行的路!【总结全篇,无声的关怀,勇敢的担当,社会的合力必将让盲道走向合理化。】

【点评】

盲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其权益却并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基于这一社会现实,作者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深度剖析这一问题实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的形成非一时、一方的力量所致,解决起来自然需要多方的合力。文章从占道者、规划与管理者等角度分别论述,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构思严谨,论述清晰,有理有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