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和州吁打仗,郑国的步兵损失了很多,但战车溜得快,保存了下来,实力还在。
怎么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呢?
郑庄公一边吃鱼一边想。这时有人唱起了流行歌曲《鱼丽》:鱼儿钻进竹篓里……
《鱼丽》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说的是饭菜多么多么好吃,分量多么多么足,主人多么多么大方,客人多么多么满意……周朝贵族们吃饭的时候,会让人演奏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郑庄公脑洞大开,他想到了一个阵法——让步兵在战车的三面,像鱼篓一样保护战车前进,这就是“鱼丽之阵”。军队“升级”后,郑国实现了“任性”自由,看周边哪个国家“不听话”,上去就是一顿“打”!
比如,郑庄公联合齐僖公、鲁隐公攻打许国,就打得很轻松。但意外的是,帮郑庄公挖隧道的颍考叔在登上许国城门时,被一支暗箭杀害了!
郑庄公很生气,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凶手是他的大臣公孙子都。
公孙子都是春秋时期的美男子,被后人称作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一。连儒家的“亚圣”孟子也说,谁要是看不见公孙子都的美,谁就是没长眼睛。公孙子都虽然长得好,武艺高超,但是心眼儿很小。他因为以前和颍考叔有冲突,便趁机杀害了颍考叔。
这种暗地里射箭伤害别人的行为,就是暗箭伤人。
这个成语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伤害别人。你可以这样用:他人品可信,肯定会公开与我们一较高下,不会采取暗箭伤人的手段。
还有版本说郑庄公知道是公孙子都干的,把他给骂死了。你信不?我有些相信,因为郑庄公的口才不是一般地好。
许国战败后,许庄公逃到卫国,郑国正式接管了许国。
郑庄公将许国分成东西两块,小块的东边给许庄公的弟弟许叔,让许国的大夫百里帮助许叔管理;大块的西边由他手下的将军公孙获驻守。郑庄公还要公孙获严密监视许叔及许国的举动。
郑庄公做的这些安排,明明是占领别国的土地,但他还要把自己包装得特别“正义”。
他对百里说:“许国惹怒了上天,我来攻打许国是代替上天惩罚你们。但是我没有很好的品德,连自己的弟弟都照顾不好。你要好好帮助许叔,安抚百姓,治理好你们的国家。”
《左传》用“度(duó)德而处之”来概括郑庄公的意思。后来这一句演变为成语度德量力,意思是估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度”是衡量、估量的意思。
他又说:“你们要守好许国,别让其他人来和我郑国争夺这里。不然的话,我能力有限,连自己国家都顾不过来,怎么能护住许国呢?”《左传》说郑庄公这样做是“量力而行之”。
后来这一句演变为成语量力而行。“量”是估量,“行”是做事,意思是估量自己能力或力量的大小去做事。你可以这样用:这次联欢会我们班要出节目,我没什么艺术特长,只能量力而行,为大家打打杂了。
提到“量力而行”,就必须说一说它的“好兄弟”——尽力而为。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意思是用全部精力去做。我们来比较一下两个成语。“量力而行”强调的是在对自己的能力有准确认识的情况下去做事情,如果这件事的难度超出我们的能力,但我们又不想放弃,就必须“尽力而为”。“尽力而为”展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己的气魄。我们做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
最后,郑庄公对公孙获说:“我死了,你就观察时机,马上回国。郑国和许国都是大周的子民,我们不要和许国争。”
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相时而动。意思是观察时机,针对具体情况采取行动。
前面说的这一大段就是《左传》的名篇《郑庄公戒饬守臣》。“戒饬”是告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