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堆塑谷仓罐

青釉堆塑谷仓罐

该文物高46.4厘米,口径11.3厘米,底径13.5厘米。通体施青釉,釉面不甚匀净。

知识链接

大罐子上的小世界

在长江中下游的三国至西晋时期的一些高等级墓葬中,出土过一种很特别的器物,对它感兴趣的学者们根据它的造型、工艺、用途等给它起了许多名字,比如“神亭壶”“谷仓罐”“堆塑罐”“魂瓶”等。这些器物的名字很神秘,造型也很独特。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件国宝级代表器物—青釉堆塑谷仓罐(以下简称堆塑罐)。

20世纪30年代,这件堆塑罐出土于浙江省绍兴市的一座三国墓葬中。它以一个高大、形似谷仓的青瓷罐为底座,底座之上堆塑了一幅内容丰富、生活气息浓郁的场景:高耸的三重楼阁由两只憨态可掬的小狗把守,四周有八位乐手手持不同的乐器在忘情地演奏,他们姿态、表情各异,高处的鸟雀也许被乐声吸引,纷纷簇拥聚集,老鼠们在地上四处觅食。罐肩部有一只龟驮着一块小小的碑,碑上刻有铭文。青瓷罐体上用堆塑、贴塑和刻划等方式塑造了人、猪、鹿、龟、鱼等多个惟妙惟肖的形象,好似一个浓缩的小小世界,真是令人惊叹!

为什么堆塑罐的造型如此奇特呢?它是工匠灵感乍现、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新造型吗?当然不是。不少学者认为,这种造型的堆塑罐是由汉代的五联罐演变而来的。五联罐主体呈葫芦形,罐体上部堆塑有4个小罐,慢慢地,小罐越来越小、越来越隐蔽,直至消失,而取代它们的是飞禽走兽、楼阁建筑、人物形象等更丰富、美观的元素。在其他地区出土的堆塑罐上,有的四周围绕着神情肃穆的佛像;有的贴塑珍禽异兽;有的甚至再现了吹奏哀乐、孝子痛哭送葬的场景……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

现在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堆塑罐为什么如此珍贵呢?除了制作精美、保存完整外,还因为小龟所驮的方碑上刻有“永安三年”“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等20多个字的珍贵铭文。这些文字为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永安”是三国时期吴景帝孙休的年号,由此可知这件文物的制作年代。它的制造目的就像铭文里表述的那样,传达了一种纯朴美好的心愿,希望生者得到庇佑,家族兴盛,多子多孙,长命百岁;而墓主人死后依然可以住在奢华的江南庄园中,过着五谷丰登、安定美好的生活。

百鸟盘旋争食,乐人欢庆丰收,也许1700多年前,江南某处真有一处庄园如此欢庆五谷丰登,堆塑罐上展现的正是墓主生前的生活。当然,文物的背后也反映了很多当时的习俗和思想,等待爱学习的你们去发掘、钻研和分享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