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秀儿自我介绍
我眼里的星辰大海
我从小就喜欢仰望夜空,看那大海般的星辰,也喜欢在宁静的夜晚读一些自己喜爱的书。
识字之初,我便读起了《故宫里的大怪兽》——“我咬下一口蓝色的棉花糖,感觉像一阵海风穿过了嗓子……”正是这些生动的文字将我引入了文学领域。等我再大一些,当我触碰到《哈利·波特》的那一刻,立刻就迷上了它。小说里鲜明的人物,丰富的语言,起伏的情节,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作震撼。阅读如小麻雀一般牵着我的手,又将我带入了《平安小猪》的世界。那一次,我竟被故事中那细腻的、深沉的爱感动哭了。
去追逐神往的流光
闲下来,我也会经常下笔。这些从笔尖流淌出来的故事、琐事、启发,已被我的妈妈编成了一本属于我自己的“书”。
常听人说:作文难。其实不是作文难,只是我们并没有留心生活。生活是一个大大的素材库,每天、每周、每月……我都可以从中摘取感触较深的部分,这些能构成作文60%的内容。作家李娟《冬牧场》里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就来自她那段热腾腾的游牧生活。那剩下的40%在哪儿呢?它藏在习惯中。比如你读书时读到的某段话或是某个情节让你颇有感悟,那么就把它记下来吧,然后去仿写,这样日积月累,合起来,就有了100%的作文。
我对于写作的热爱从未消退。我想,既然热爱,就笃定地坚持下去吧。有时我会抬头望向星空,偶尔见一颗流星拉长了轨迹划过苍穹。那一刻我决定,要把自己燃烧成星的形状,划出神往的流光!
老师推荐中国符号,一个抽象而又具象的词,它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所传达的事物,可以从文字角度延续到文化角度,是一种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感。罗秀儿同学选择陶瓷,以文字呈现《烧了一千年的陶瓷心》,作为自己对中国符号的诠释。这一串诗一般的文字,恰似徜徉在千年文化海洋中的一叶轻舟,行于笔尖,融于心头,流连不散。
我们中华民族,似乎近一千年都离不开青花瓷。诗意的茶盏、耐看的瓶碗、桌上的砚台……这一切都是青花瓷创造的世界,一个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的世界。每一个传世绝品的背后都是整个时代的努力,宣德的橘皮纹、成化的鸡缸杯、康熙的十二花神杯、同治的大婚瓷……这些是多少代人昼夜不息的杰作!
青花瓷是素雅的白底上的一抹蓝,它被创造,被传承,被改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传承至今,生生不息。
不过,青花瓷不是景德镇的全部,景德镇更像是一个与青花瓷并肩前行的艺术家,它一一跨过几个世代辉煌的大门:宋、元、明、清。
(一)兴隆的宋、元、明瓷
受儒学的影响,宋瓷偏向低调、稳重、内敛,无论是在陶瓷上进行印花、画花,还是刻花、镂花,都是意境高远、气韵生动的,后来任何一个朝代的制陶人都无法制出如宋瓷一样的气质和神韵。宋“影青瓷”精致却不失稳重,色调呈青色,如日出时天色薄亮的瞬间。发展到明朝,瓜皮绿釉瓷成为最受人称道的品种之一。它的表面光滑,大改了之前的粗瓷器,碗壁极薄,外层上釉后显得晶莹透亮。瓜纹的每一笔都流畅而有力,就如在吟诵一首词般抑扬顿挫,无比灵动。釉色从青色朝天青湖绿转变,就如一块精工雕琢的玉石,令人怦然心动。
这样好的瓷器有许多专供出口,如广州商船大量出口瓷器,船舶的长、宽都有数十丈。
(二)钟爱的清瓷
清陶瓷初始仿照宋瓷,大体以青蓝和白釉色为主,十分简朴,许多铭文还选于《易经》。而后内务府造办处在仿古的基础上添加了许多摩登的色彩。鲜艳的“珐琅作”仅仅是清瓷的初始。后来的清瓷覆盖了玫瑰红、桃红、柠檬黄这些现代颜色,用上了粉彩等绘画方式,使得瓷器变得精美华丽。
清朝不但增添了色彩,“扒花”这项技术也应运而生。这是一种高技巧的作业,先用红、黄、绿做底色,再在上面用细小的工具印出微小的纹样,这样的瓷器叫“粉彩扎道瓷”,可谓是“锦上添花”了。
(三)青瓷的后世
出景德镇大约53公里,就是青瓷的故乡——瑶里村。村头的广场上立有大大的古字“垚”的雕塑。瑶河从北至南缓缓流过,河水碧绿。两岸居民在河边洗衣、洗菜,远处是黛绿色的青山。
此处保存着67座窑址,古作坊600处,古码头600个。据说唐朝时,这里做瓷器的生意就兴隆了起来。
别以为这门手艺不好做就没有传人了,照样有!景德镇陶瓷大学,不仅仅是中国唯一的陶瓷大学,它还是世界上所有的含陶瓷专业的大学中最专业的一所。珠山在陶瓷大学的西侧,穿过珠山继续向西前行就是中国陶瓷博物馆。博物馆外的圆形建筑恰似一个精美的瓷器,两侧的建筑物就像一双大手在拉坯成型,寓意丰富。
瓷器,看过去,为我们带来无限辉煌;看今朝,无疑让我们揭开了历史的一角。千年“瓷都”,以优质瓷器,以一千年的历史,成为享誉中外的中国符号。
(指导老师:林瑞畅)
“新”访谈
新作文:你是去过景德镇之后才有灵感创作这篇文章的吗?多会儿去的?谈谈你对景德镇的印象。
罗秀儿:是的,幼时我从书里读到:中国陶瓷最著名的,非景德镇莫属;中国的英文名“China”出自景德镇的始称“昌南”。三年级时,为了近距离感受陶瓷文化,我走进了这座城。“瓷都”景德镇造瓷工厂的烟囱里升起的青烟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景德镇一旁有一条“瓷河”,夏日漫步在河边,凉爽的风拂过面颊,带来静谧与浪漫。景德镇约50公里之外是瑶里村。那里的建筑古色古香,保存着几条明清古街,白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幽静处,时间的河流仿佛也沿着青色的石板路向远处流淌。
新作文:“景德镇更像是一个与青花瓷并肩前行的艺术家”,这个比喻是怎么闯入你的脑海的?
罗秀儿:景德镇瓷器的辉煌,源于千年不熄的窑火与世代相继的烧制,这里因此产生了诸多传承陶瓷技艺的“陶瓷世家”。在这样的艺术氛围影响下,越来越多热爱陶瓷艺术的年轻人定居在此,景德镇因艺术家们的加入显得愈发富有艺术气息,这里的青花瓷也因为承继焕新而更加深邃与神秘,所以我就把景德镇与“青花瓷”“艺术家”联系在一起做了这样一个比喻。
新作文:下次以“中国符号”为题,你会选择哪一种中国符号来写作?说说理由。
罗秀儿:我一定会选择唐诗这一中国符号。唐诗,是诗歌中的诗歌,唐代又涌现出了无数“唐诗豪杰”,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一方面,唐朝时期名家辈出,诸多文人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绝句,令我心生敬佩;另一方面,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