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居

作者:黄思铠

寒假,我和妈妈回四川老家拜祭祖先。妈妈说,她的家族很大,在老家那边有很多族人住在一起。

一进入四川,一路上都是青山绿水,山下、山腰、山顶,到处都有青砖碧瓦的新民居,同开满油菜花的梯田和蜿蜒的小河融为一体,是一幅漂亮的山水画。妈妈说,这些都是农村新建的,和以前的民居还不太一样。妈妈告诉我,她的爷爷住的房子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现在保留的还有,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有这样的老建筑。

终于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房子,同外面公路旁看到的房子不太一样。房子靠山而建,首先是一个超出道路1米多高的院坝,两旁各有阶梯可以上去,院坝上还有一个大台阶,房屋最终是修在台阶这层的。院坝与房屋的面积比例大致为1∶3。从正面看,房屋成一个凹字形,听妈妈介绍,我们家房子的格局为“三合头”,即正房两边再延伸出两个拐角的偏房,一般有5间到7间,是四川农村最典型的民居建筑樣式。房屋以正中为轴线,两边对称。中轴线上建了门厅和堂屋,往左右延伸的房屋为卧室、书房、厨房、杂屋等,形成左中右三组横列的院落组群。

屋顶是大大的“人”字形,由小青瓦组成。堂屋的大门开在中轴线上,门口有一条石头做的高门槛。大门两边有两根青冈木做的大圆柱,圆柱上撑着“一”字形的横梁。圆柱下垫着一个刻着花草与书的石墩。这样的柱子共有6根,石墩相应的也有6个,它们支撑着整个房屋的屋顶。屋子下的地板与台阶下的院坝,都铺着整齐的青石板。墙是半米厚的黄泥墙。

这样的设计非常巧妙,凝结了四川人民千年的智慧。屋顶的小青瓦超出屋檐很远,既可以遮挡阳光,又可以防止雨水冲击墙面或渗入屋内。小青瓦透气性好,空气从许多小缝隙中进来,却又感觉不到风,缓缓地循环着室内的空气,在冬季门窗紧闭时不会感到闷,夏季多雨时也不会潮湿,能完美地应对四川的潮湿气候。

传统的四川民居讲究用一些木雕、石雕来装点房屋。房子的窗户、大门、屋顶的横梁都雕刻了一些花草在上面。妈妈说,大门是房子的门面,体现着房主的地位,古时称“双扇为门,单扇为户”,所以我们堂屋的大门是双扇的。当官的要在门口筑几级台阶,以示高高在上,所以我们老房子有1米多高的院坝,就是为这个台阶而垫的。经商的要在门口设一个高高的门槛,以防肥水外流;读书人要在门口摆一对石门墩,上面刻着书箱,表示自己是书香门第。

原来建房子还有这么多讲究,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建筑风格。我长大了也要学习建筑,让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更加的亲和与随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