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生活里的诗和远方”导写

作者:张智勇

【模拟金题】

阅读下面这段歌词节选,按要求作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高晓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读了这段歌词,引发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请选择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导引】

这是一篇以流行歌曲为触发点的名言名句类材料作文。材料中有一些关键信息,比如“苟且”“诗和远方的田野”“那片海”“不止”等,这些关键信息限定了文章要写的内容跟成长、梦想、追求、目标等有关系。“苟且”代表的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遇到的各种无奈、各种屈从,而“诗和远方的田野”和“那片海”可以指同一意义,可以引申为目标、梦想,或是美好的向往、追求。“不止”指“不仅仅”,它一方面没有否认“苟且”,但更强调了人生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困境,更要着眼于未来,要心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即便困顿潦倒,也不能忘记对美好的向往、内心的憧憬,要保持心灵的充盈,要活出“诗意”。

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一是为了远方,活出诗意。即使现在的生活让你不如意,眼前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一些琐碎事让你痛苦不堪,但是你还有希望,还有明天,还有温暖的太阳,温柔的风,你还有心里的美好追求。

二是梦在远方,执著追求。可以从自己的梦想入手,为了实现心中所想,不懈努力,即便遭遇挫折和困难,也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突出“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的主题。

三是借古喻今,表达愿望。陶渊明、孟浩然、苏轼、周敦颐等,他们为了“心中的那片海”,不追名逐利,不放弃追求精神上的“诗意”,在纷繁喧嚣的当下,我们应学学古人,寻找心灵的慰藉,追求心灵的高度。

我们在写作时还要特别注意:一是“远方”的内容要明确,不可含糊其辞;二是不能对“远方”只字不提,落笔只写“眼前”,行文要兼顾“远方”。

【佳作示例】

駕月亮船乘风破浪

◎金鑫

生活恰似一壶清愁,又犹如这漫漫长夜,四顾都是一样的漆黑无边,若想走到黑暗尽头,迎来人生的光明,单单靠双足行走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应心怀明月,照亮前方,并支撑我们前行。那灵魂深处的本真就化为月亮船,载我们乘风破浪,阔别浮梦乱象,拼尽全力抵达梦之彼方。

身处山海浮沉,心仍清澈纯真。余光中一生辗转,从旧大陆到新大陆,再到一个岛屿,最后又回到这熟悉的故土。他无时无刻不被眼前的苟且与乡愁阻拦着,却始终没丢下他心中的诗意和理想。青年时,他会为新作刊登而欢呼雀跃,大赞世界的奇妙;中年时,登上阿里山面对一掬明澄的寒水,会迫不及待地叫四个女儿向碧潭投入铜币许愿,被妻子笑作“太欧化”。但他就是怀着这颗童真的心到达了他诗意的远方,余生无憾。

逃离世俗牵绊,胸怀赤子之心。朴树曾因拒绝春晚假唱驱车离开,来到路的尽头放声痛哭。他后来的隐世与复出,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追寻他的音乐梦。兜兜转转,他依然是那个抱着吉他在夕阳下唱歌的白衣少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今年大火,它的片头曲伴着水墨浓情的男女主角登场,在动听的歌曲之外,很多人被这浓浓的中国水墨风所吸引,它的绘画人正是奇女子张渔。张渔游历世界,尤爱水墨,她用笔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绚烂,寥寥几笔就见气度和灵魂。她将传统水墨的魅力通过古典美学与现代插画的结合展现得淋漓尽致。

任凭风雨飘摇,我自顺应本心。当年司马懿上任后,逼迫身为“竹林七贤”的阮籍出山做官,可阮籍早已看透官场的黑暗,听说步兵营里的厨师酿酒极好,就跑去谋了个官职,躲在窖里喝酒。一喝完立刻走人,辞官不干了。他也曾为一名素不相识却在花季凋零的女子仰天大哭,这一哭不为情爱,只是为易逝的生命感到惋惜,他也找到了心中那片属于他的自由海。

我相信,如果不丢弃理想与信仰的月光,驾月亮船乘风破浪,定能抵达诗和远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