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50+作文中的逻辑思维

作者:豆党锋

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语文学科素养,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学科素养在近两年高考作文试题中体现得特别明显,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要求“从十二个关键词中选取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Ⅱ“战机修复”,2018年全國新课标卷Ⅲ“改革开放三部曲”……那么,考生如何展现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迎合”高分“潜规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一线串珠式关联组合写作材料

一线串珠主要是针对关联组合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而言的。此类试题考生如果仅仅将需要关联的材料进行简单地堆积,揭示不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的话,所写文章必定被判为没有完成写作任务,所以,考生必须从众多材料中提炼出一个中心,然后用此中心统摄需要关联的材料,让中心为“线”,材料为“珠”,采取“一线串珠”式逻辑思维行文。

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优秀作文《迈出美丽的步伐》的主体结构——

开头

在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犹如雄鹰羽翼上的金色翎毛,有了它,一个国家才能更有感召力,走得更远,飞得更高。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展开羽翼,凌空翱翔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做到美我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心观点,呈现“线”】

主体

美我之美,珍视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三个分论点中的第一个层面,突出守护】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选取第一个需要关联的材料,呈现“珠”】杜甫如是语。作为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故乡,我们要足够珍视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所以,想要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首先应当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做到美我之美,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美人之美,正视传统文化,学习优秀文化。【三个分论点中的第二个层面,突出学习】

鲁迅曾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选取第二个需要关联的材料,呈现“珠”】清代,我们自恃天朝上国,闭关锁国,不学习外来文化,以致被实行了明治维新的日本赶超,被船坚炮利的西方各国觊觎,留下了一段屈辱的近代史……做到美人之美,方能识已之不足,丰富传统文化。

美美与共,重视文化分享,实现共同发展。【三个分论点中的第三个层面,突出共享】

魏源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选取第三个需要关联的材料,呈现“珠”。】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气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都完美地诠释了文化分享……要实现共同发展,就要做到美美与共,重视文化分享。

二、展现逻辑思维行文层次

展现逻辑思维行文层次主要是从文章的行文思路上而言的,文章各层次之间如果有逻辑关系,文章的层次就清晰,论证就严谨有力。

1.由实到虚式逻辑思路。

如2018年天津卷优秀作文《国之重器》片段——

编钟、浑天仪、青花瓷瓶……一件件华美端庄的“器”,是大国气象的外化,彰显的是王朝的气韵。这样的器,凝结的不仅仅是艺人们毕生的技艺,而且还有其独到的匠心,成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

匠心成就人才,人才造就文明,故人才当为大国重器。古代求田问舍的许汜空有才学却毫无担当,只为一己私利蝇营狗苟,被刘备所鄙视。在当今之世,从钱学森、王溢昌到邓稼先、于敏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让新中国傲立于世,为使国富民强,放弃了优越的科研条件。他们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他们的功绩彪炳史册,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文章先从“实”的层面上写“器”,然后通过“匠心成就人才,人才造就文明,故人才当为大国重器”这一过渡句,将“器”从“物”的层面上升华到“人”的层面上——人才当为国之重器,从而使文章主题完成了由“实”到“虚”的升华。

2.由个体到集体式逻辑思路。

如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II卷优秀作文《于无声处听惊雷》片段——

李四光打破西方权威的论断,发现了大庆油田。对于西方权威提出的“中国贫油”的论断,李四光坚信自己的判断,带领勘探队找到了储量丰富的大庆油田,一举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由此可见,一些所谓的权威论断,往往都是从常规出发,其结果往往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中国打破了大国崛起必然称霸的谬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迅速崛起,让很多国家担忧中国强大后会对世界构成威胁,这也是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的常规伎俩。习近平主席引用拿破仑的话向世界宣告:“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一论断表明中国的发展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了他国关系,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了各国共同发展。正是这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常规思维。

文章先从“个人”的层面上写“打破常规思维的重要性”,然后从“个人”的层面上延伸到了“国家”的层面上——国家的发展也需要打破常规思维,从而使文章主题完成了由“个体”到“集体”的升华。

3.呈现事物发展之规律式逻辑思路。

如2018年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 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 》片段——

在祖国发展中成长,新时代的新青年需要觉醒。

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青年彭湃舍弃乌鸦飞不过的万贯田产,只因“中国红”而义无反顾。有了精神的觉醒,一代青年就不难做到养尊而不处优,就能够从高尚生活中收获快乐,在舍我其谁中成就大写的人生。

在祖国发展中成长,新时代的新青年需要担当。

在“鸟比人多”的孤独小岛上,青年突击队队员奋战在海事战斗一线;在贫瘠的山村中,大学生村官奔走在田间地头;在祖国边疆的生死线上,边防连的青年官兵笑对万险千难;在危险紧急的火灾一线上,青年消防员用“最美的逆行”彰显家国情怀……

在祖国发展中成长,新时代的青年需要奋斗。

最年轻的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会获得者郁培文,量子工程首席专家潘建伟……一批批年轻的佼佼者踏着奋斗的节拍,奏响了中华民族复兴路上最强的音符。

文章从“需要觉醒”“需要担当”“需要奋斗”三个层面上谈如何在祖国发展中成长,此行文思路完全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使文章论证思路清晰、逻辑严谨。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