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自测(十一)

池溪

1.江南自古富庶地,风流才子美名扬,江南四大才子是(  )

A.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B.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沈周

C.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D.唐伯虎、祝枝山、周文宾、徐祯卿

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指(  )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

3.《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于1350年绘制完成,后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殡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为( ),后半卷为:《无用师卷》。

A.《有用师卷》 B.《剩山图》 C.《丹崖图》 D.《石壁图》

4.在《孙子兵法》中,哪一手段为“上兵”(  )

A.伐交 B.伐谋 C.攻城 D.非攻

5.“德不孤必有邻”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6.在李连杰演的电影《方世玉》中有一首诗,“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自(   )

A.李商隱的《美人》 B.李白的《怨情》

C.王昌龄的《闺怨》 D.金昌绪的《春怨》

7.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   )

A.《论语》 B.《诗经》 C.《礼记》 D《太平经》

8.下列各项所描写的人物中,与其他三项不处于同一时代的是(  )

A.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B.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C.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斩颜良 D.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9.唐代壁画中常见胡服,胡服最早由(  )引入中原。

A.汉灵帝 B.北魏孝文帝 C.隋文帝 D.赵武灵王

10.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的太湖大学堂是国学大师(  )先生晚年居住与讲学的书院。

A.俞樾 B.王国维 C.钱穆 D.南怀瑾

参考答案:

1.C 江南四大才子指的是唐寅(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也称吴门四才子。

2.C 选自《诗经·国风·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三秋泛指时间很久,古人指的“三秋”即“一秋”为一个季度,“三秋”为三个季度,约是现在的九个月时间。

3.B《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家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4.B“上兵伐谋”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是,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

5.A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伴、为邻。

6.B

7.C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郑玄注:“止,犹自处也。” 孔颖达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 朱熹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8.D  A项出自杜甫的《八阵图》,描写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B项是东汉末年的人物评论家对曹操做出的评价;C项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是赞美关羽的诗句,关羽是东汉末年名将;D项出自杜牧的《题乌江亭》,写的是秦末楚汉之际名将项羽。

9.D 《战国策·赵策二》中记载,赵武灵王下令“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他为了国家的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励行改革。

10.D 南怀瑾先生亲自指点布局太湖大学堂建设,整座大学堂极具中西合璧之味。太湖大学堂结合田园教学、文化课程、心灵教育,将中华传统教育融合西方体验式教育,旨在“浓缩东西精华,传播国学文化”。

(编辑:于智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