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素材还原与运用揭示(三)

王典馥

◎高考真题·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素材视点】

此题成功立意与表达的关键,是对个体与整体关系的准确把握,将主旨挖掘聚焦到个体与集体方面,上升到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由此纵深论述。

①每个人都可以在社会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后,整个系统55颗卫星就织成了一张“天网”,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类比引申,同理立意:如果每个人在社会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显示出强大无比的“中国力量”。

②应有全球视野,构建休戚与共的世界命运共同体。在新的世界格局背景下,各个国家、地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与挑战时,都应躬身入局,自觉构建起休戚与共的世界命运共同体,而非孤立地、狭隘地去理解和解决问题,更不应“甩锅”别人和他国,推卸应尽的责任。

【佳作借鉴】

散发不一样的光彩

北京一考生

就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55颗卫星,它们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生命也都是唯一的,各自散发着不一样的色彩。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色彩。

屈原是爱憎分明的,他嫉恶如仇像一团火。当楚王不辨是非听信谗言,渐渐远离屈原并将其流放,没有了屈原的楚国终被秦吞并。屈原本可以唾弃楚王,但他选择了怀抱大石投汩罗江自杀身亡,给他本就炙热的生命更添一份火红。

苏轼的生命是率真的、孤傲的、豁达的、洒脱的。东坡有云:“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所以,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一生。苏轼的生命是淡蓝色,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卓尔不群的灵魂在清辉中起舞,那起舞的灵魂有与众不同的色彩。

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姿态。

枫树的叶子一般为掌状五裂,春夏两季的枫叶是绿色的,在经过春夏两季的积淀后,它似乎不愿再随波逐流,于是褪去了绿色的外衣,披上火红的嫁衣。即使化作了春泥,它也可以说我不悔当年。松树被称为“常青树”,冬天,许许多多的鲜花和绿树都纷纷枯死,只有松树还顽强地活着,依然茂绿。尽管它也会落叶,但它不会变色,同样不变的是它针一般的叶子,依然那么坚挺。世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姿态。

社会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价值。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正如“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定位,并没有优劣之分,无需骄矜,也无需自卑。每个角色都一样的重要,一样的不可或缺。可能有人与清洁工擦身而过时面露鄙夷,可能也有清洁工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光彩,与熟人邂逅,或转身回走,或低头掩耳。殊不知:“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价值,他们用汗水与辛劳挥舞着手中笨拙的扫帚,虽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却给了城市一个整洁的容貌,给了街道一个干净的衣着。不同的角色做着不一样的事情,他们有不一样的作用,在拼搏上进时,都散发着光彩,不一样的光彩。

因此,每一个人、每一种事物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各司其职的他们,构成了和谐而美好的地球世界。

■素材还原

◎还原现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这句话出自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还原链接】引用领袖金句,表达鲜明观点。考生在论述中紧扣“散发不一样的光彩”的题旨,以习近平总书记论述劳动价值的金句“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作为鲜活论据,贴切而深入地论证了“社会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价值”的分论点,不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富有积极的现实启迪意义。

■运用揭示

◎成功示例

“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奮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运用亮点】巧引名言,譬喻论证。文段节选自人民论坛《找到自己的“燃”点》。全文聚焦于“燃”点,落脚于个人, 生动地论述了找到自己的“燃”点的议题。值得称道的是,文段阐述“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中心观点,不仅巧引鲁迅、哲人的名言为证,而且以“燃”始,也以“燃”终,启示人们保持昂扬状态,舞动生命,让自己“燃”起来。譬喻连篇,借喻说理,论证生动,启人心智。

◎高考真题·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素材视点】

这道文题巧妙地呼应了习近平主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庄严的中国宣言和全球视野,考生聚焦的关键词当是“世界、青年、未来”。

①天下一家,共生共存,共创世界未来。在全球性疫情面前,考生应将论述的立足点确立为: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天下一家,要携手世界,共同寻找人类危机的应对之道,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共创未来。

②不负青春,不负时代,完成人类使命。青年人有开拓创造精神,是国家的未来,更是世界的未来。大疫当前,责任担当。中国青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不负青春,不负时代,展现当代中国青年风采,为完成人类赋予的伟大使命而不懈奋斗。

【佳作借鉴】

世界青年,共创明天

青海一考生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世界青年,共创明天”。

随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目标的稳步推进,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携手世界创造未来的重担落在了我们青年的肩上。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重担,助力和谐美好世界的实现。

时代在变,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从“观察世界”到“融入世界”再到“影响世界”,青年由被动到主动,背后彰显着世界格局已悄然变化。世界走入新时代,也同样为世界青年提供了一个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机会。

志向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得天独到的开阔眼界,让我们能够站在历史的塔尖,眺望更加遥远的未来;中西古今的文化交流,让我们手握丈量世界的工具,观察和理解更为复杂的人和事。正因如此,知识渊博、思想开放、头脑灵活、充满活力的我们,肩上自然也就多了一份使命。

在大國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化的视野不仅意味着一种能力,更赋予我们自信、包容、担当的精神气质。今天,伴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我们心中早已底气十足,去描画、塑造和完善世界的明天。青年思考、青年方案、青年行动,正随着世界青年遍及全球的脚步,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掀起波澜。

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力量正在以它独有的身姿,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身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以非凡的胆识和开阔的视野,去勾画和塑造整个世界的明天。

作为当代青年,怎样担起时代重任?全球抗疫的战场上,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印着: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其他国家援助中国的物资上印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白居易曾说过:“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因此,全球团结协作,合作共赢,淡化彼此距离,适度地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具有世界意义。

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未来的世界,并不缥缈,它就在世界青年的手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重任,敢于去想去做,不畏难,敢担当,目标自然就会实现。我们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世界就有前途、有希望、有明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素材还原

◎还原现场:动人心魄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我国抗疫初期,在日本京都府舞鹤市驰援辽宁省大连市的物资上写着这样两句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其实它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一诗:“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此诗最有情味与韵致的,莫过于那一正面、一反诘而互为一体的“青山”两句了:虽是两地,明月共睹,云雨相同,绵绵情意,呼之欲出,动人心魄。

【还原链接】引入诗句,丰富意蕴。疫情期间,我国不断收到别国的援助物资。攸关时刻,我们也及时回馈:投我以口罩,报汝以试剂。在此背景下,考生在阐述“全球团结协作,合作共赢”观点时,将引起热议与共鸣的两处古诗名句引入文中,以诗证理,彰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自然贴切,意蕴深邃。

■运用揭示

◎成功示例

己亥大疫起,庚子渐落定。

“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而坚定的话语,一如既往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一如既往坚信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深刻揭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力量所系、关键所在。

举目回望,那一个个奔忙而坚定的身影,那一张张疲惫却坚毅的面孔,是强大信念意志汇聚成一往无前的钢铁洪流,是无数血肉之躯筑起抵御疫情的新的长城。

光荣,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亮点】素材经典,议理深刻。文段出自人民日报特别报道《光荣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作者引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作为经典素材,概要回顾了我国人民抗疫斗争伟大实践,满怀激情地歌颂时代,礼赞人民,议理深刻,引人向上。(全文完)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