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故宫”成为“网红”

作者:胡姚雨

这两年,年近六百岁的故宫越来越不像一位迟暮老者,而是逆生长般在网上疯狂“卖萌”,出乎意料地成了“网红”。故宫形象的转变,得益于“故宫淘宝”的营销。2014年8月, 《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一文刷遍朋友圈后,“故宫淘宝”就成了一台“爆款制造机”:同年12月,为配合“美人屏风月历”和“胤稹美人图”APP,“雍正十二美人”出道;2015年3月,推送《朕有个好爸爸》,康熙帝也成了“网红”……有人说,故宫在积极地与时俱进,找到了更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传播方式,是一种创新;却也有人质疑,威严的故宫一向是皇权帝制的象征,如今却自贬身价戏谑历史,这算不算一种无奈和讽刺?

难点、思考点

“故宫”是厚重、庄严、有历史感的,“网红”是新潮、好玩、贴近时代的,词语的冲突一下子就为我们确立了两个最基本的运用点:一是认可,二是否定。我们便可从中拓展出“文化”“创新”“历史”“个性”等写作角度。

运用点1选择“认可”,并以此角度切入

因为有根

因为有根,越是思想修为“深沉厚重”的人,越能做到“云淡风轻”。范冲淹如此,欧阳修如此,陶渊明如此,今天的故宫不也是如此吗?别看故宫做了“网红”,拿历史和帝王开玩笑,它之所以敢这样“无所顾忌”,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它有根,所以开起玩笑来都是有底气的。我们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帅气,不是爱他的自命不凡,而是爱他文章中的傲骨、文人之根。我们爱“网红故宫”,也不仅仅是爱他的装傻卖萌,而是爱他深话浅说、正史趣读的小幽默、大智慧。我们爱的,是表象背后,那散发着永恒魅力的根——中华古典文化的优雅与骄傲。

(2015年山东威海中考作文题:因为有根)

关键点:作者紧扣题旨“根”进行深挖,通过类比范仲淹、陶渊明、欧阳修等历史名人,表达了自己对故宫变“网红”的认可。

运用点2 /从故宫的亲民路线切入,类比迁移

身边的你,和我想的不一样

妈妈,虽然每天和你在一起,但身边的你,却和我想的不一样。那个周末,我去图书馆借书,回家的时候却把公交车坐反了,整整过了4站才反应过来!我连忙打电话和你说明。回去的路上,还在微信上讨好你:“幸亏继承了你的基因,脑袋机灵,才及时纠正了错误。”谁知,你回了一个暴走漫画的表情给我,配文是“我怀疑你这里(指向脑袋)有问题”。我被逗乐的同时,也震惊了,你何时也有这种表情包了?我立马回了一个“笑哭”的表情:“有这么说亲生儿子的吗?”你回了一个“嘻嘻”,又配上一个小S翻白眼的表情,彻底让我没了辙!这惊喜,就像看似古板的故宫在网上捉弄帝王一样,让人跌破眼镜又忍不住拍手称快!你在我心中,原本就和帝王一样,高高在上、气势威严,没想到换种表达,竟会变得如此可爱!是我太不了解你了吧。也许,你为了和我走近,特地去了解年轻人的文化,辛苦搜集、保存了这些傻乎乎的表情,只为在适当的时候和我互动……妈妈,虽然你和我想的不一样,但你的爱却始终一样。

(2017年广西柳州中考作文题:——,和我想的不一样)

关键点:这里将“故宫”比拟为古板、古旧、传统的人,和我印象中的妈妈对应起来,和题目“想的不一样”契合,实现材料转化。

运用点3 选择“否定”,并从时代特征切入

更好的选择

更多时候,选择往往是迫不得已的。这段时间,故宫“红”了,年近六百岁的它选择放下身段,与互联网为伍,做一个会讲段子、调戏帝王的“网红”。有人说,故宫是有意选择这种新颖的方式实现文化传播、形象转型。但在我看来,若不是时代浮躁,故宫何苦这样?若不是人们的阅读习惯越来越碎片化,越来越喜欢“读表情包”,故宫何不端着自己高贵的身份,做个安安静静的“美男子”?像长城、布达拉宫,不就没有选择“笑星”路线吗?当然,我深知其中的不易,若不迎合时代的口味,人们又如何会重视、喜爱古典文化呢?我期待故宫能有更好的选择,不做一个嬉皮笑脸的网红,而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使者——这个选择,只有我们才能给它。

(2015年黑龙江大庆中考作文题目:——选择)

關键点: “网红”是一种社会现象,可将其归结于社会环境的浮躁。大家明知这种浮躁不好,却还是趋之若鹜,这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再通过故宫事件以小见大,就实现了材料在这一主题下的运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