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搭配,作文不累

作者:未知

如果你是“小创”的老读者,可能会发现,相比其他主题的作文,杂志上发表的“写物”作文非常少。

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是因为“物”很难写嘛!

一件东西摆在那里,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就能把它看得清清楚楚。要以它为主角写一篇几百字的作文,真是一项挑战呀!

遇到这样的难题,当然要请我们的“作文医生”前来诊病啦一

“写物作文”诊断书

症状一:近视症

病情摘要:出现在写物作文里的“模特儿”总是那么几位——文具盒啦,钢笔啦,书包啦……即使让周.com来数,也用不完10根手指啊。我们身边的物品明明数不胜数,但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大家就好像“近视”了,只能看见近在咫尺的“老伙计”。

症状二:规矩症

病情摘要:“在我家的某个地方,有一个什么东西。它的外观是什么样,有什么用处,它真是我的好伙伴——全文完。”这样“规规矩矩”的写物作文“流程”,你可能得心应手,但老师和作文杂志的编辑已经快看腻啦。

症状三:乏味症

病情摘要:把写物作文理解为“写一份物品的说明书”,叙述平淡,缺乏故事性。

冶疗建议:把物品简单地分为“新”与“旧”两大类,与“新朋友”亲密“互动”写出互动中的种种趣事;听一听“老物件”的故事,写出物品蕴藏的情感。

具体治疗方案一:新物品·升级找目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新产品不断涌现,成为我们生活的好帮手。这些“新东西”,就是最有时代感、最新鲜的选材对象。

怎样才能找到最有“写头”的新目标呢甲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方法——升级法。

例如,从前锻炼的时候,我们只能闷头练习,最多带着一个秒表掐时间,没有办法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太清楚自己的运动量。现在,科技让运动“升级”啦,我们不但可以通过运动手表、腕带等数码产品掌握自己的心率变化、运动时间、运动距离、运动速度……还能把自己的运动成果分享出去,并通过与别人PK来激励自己呢!

再比如,从前在家做面食,只能自己和面、揉面,现在有了面条机、面包机、料理机,大家的双手都解放啦!

从前用签字笔写错了字只能用涂改液涂改,现在的签字笔已经有了“擦除”功能;从前的音箱只能用来放音乐,现在的音箱还能帮你记住你听过的内容……这些“升级”的新产品,就是最“潮”的写物“模特儿”。

单元训练作文展示

小音箱

文/蒋乔安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音箱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一比之下,我家的音箱实在是太普通了。

我的小音箱不“萌宠”也不帅气,它就像一个红色的小胖子,头顶黑色的金属网,身子像冰块一样润滑。它还有一双黑色的环形“大脚”,它们就像—对吸盘,黏糊糊的,即使“走”在滑滑的屏幕上,也不会摔下去。如果一定要说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它红色的身体上有一个不明显的六边形小点儿,发出微微的光芒,近看像一颗亮堂的星星,远看像一颗透明的扣子。除此之外,它就没啥特别的了。论音质,也不能说多好,顶多也就是在我们调大音量时不破音。

但是,这个小音箱在我眼里,却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在我学英语的时候,小音箱会变成我的英语老师,发出标准的发音;在我学朗读的时候,如果情感不到位,它便会给我示范各种大师级的朗读版本;在我听故事时,它是我的讲故事专家,把精彩绝伦的故事送到我耳边,让我了解杨歌爸爸的新发明、认识可爱的小鹿斑比、跟着杰克和安妮 乘树屋去埃及……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一做完奥数题,就捧着iPod往沙发上一坐,打开“喜马拉雅”听书,小音箱里飘出了《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正当我听到全校师生除了杨歌以外都不见了时,一集正好播完了。我激动地想接着听下一集,可妈妈来提醒我该去练字了。我嘴上答应着,两只脚去口像被拴在了故事里,怎么也迈不动。妈妈见我没动静,便个劲儿地催我,我却磨蹭着想再听一集。这时,我想起了杨歌装肚子痛迷惑老师的情节,便立马捂着肚子,嚷嚷着要上厕所——当然,我没忘了拿上小音箱。我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妈妈是不会反对我上厕所时听故事的。眼看小伎俩再一次得逞,我一阵窃喜。可好景不长,很快,妈妈就又催我了: “上个厕所至于这么久吗甲”我答应着: “马上!”说着,我将水龙头打开,拿着肥皂搓搓手心、擦擦手背,反复洗手,耳朵则像貼在了音箱上样, 点儿也没闲着。 集故事又听完了,可我还想再听一集。妈妈又开始催了: “你是要把手洗出一朵花来啊!”

从厕所出来后,我灵机动,故意向后一跌,装作脚疼的样子,单脚跳到沙发边坐下, “哎哟哎哟”地叫着说: “妈妈,我脚疼,我揉揉,休息一下再去练字吧?”我一边偷窥着妈妈的表情,一边慢慢地把手移向小音箱,按下了播放键,下一集故事又继续讲了起来。妈妈翻着白眼说: “好啦!别装了,把音箱接到电视上,我们看部电影,《摔跤吧!爸爸》。”说着,妈妈一把抢过蓝牙,连接了电视。看完电影之后,妈妈问我: “如果大家都选择轻松的生活方式,那还会不会出现夺冠的摔跤手啊?”我听了,干笑几声,关了小音箱,去练字了。

瞧,我这小音箱,看过我的拖延,见证了我的进步,它,能是普通的吗?

平衡车,让我欢喜让枝忧

文/王雨睿

“快看!快看!快看他的脚下!”人们议论纷纷。他们在议论什么?让我从头说起吧。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来苏州旅游。逛了一整天之后,我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了。这时,我的身边忽然起了一阵风,一个“巨人”与我擦身而过。我定睛一看, “巨人”原来是一个大哥哥,他在人群中飞快地穿梭,周围的人都向他投去了惊奇的目光。我也满怀好奇地挤到前面,哦,原来他脚下踩着一个白色的东西,难怪那么高呢!那个东西的身子胖胖的,底下有两个圆圆的轮子,中间有一根白色的长杆子,前面还有两只能放出耀眼光芒的“眼睛”。原来就是它带着大哥哥风驰电掣呀,瞧,大哥哥还来了个360度的旋转,真像一个旋风子呀,帅极了!要是我也有这样一个宝贝该多好呀!

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向大哥哥请教,大哥哥给我们介绍说,这个东西叫平衡车,站上去之后,只要改变身体的平衡,就能控制它的速度和方向。这也太简单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

大哥哥扶我站到了车上。他松手后,平衡车的两个轮子却不听使唤,前后晃个不停,吓得我“哇哇”直叫,手心都冒汗了。大哥哥扶住我说:“你要把身体站直,不要紧张,放松一点。”我挺了挺身子,努力想站直,可身体完全不听话,就像被施了魔法似的,硬得像块石頭。妈妈推了推我的腰,摆了摆我的腿,终于让我站直了,可我就像一个木偶一样,一动也不能动。“你把身体往前倾,它就会往前走了。”大哥哥笑着说。我摆动着僵硬的身体,努力向前倾。糟糕!车子怎么往后退了?速度还越来越快!这下完了!谁来救我呀?这时,一只有力的大手在后面扶住了我,从身后传来了大哥哥的声音: “身子往前倾时,屁股可不能落在后面,不然身体的重心靠后,车子当然往后退啦。”我忙从车上下来,心想: “可恶的平衡车,真不听我的话!”

我原本想就这么算了,可周围有那么多人看着呢,半途而废,多难为情呀!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把大哥哥讲的话仔细想了又想,然后在原地试着让身体直立、前倾、后仰……终于,我鼓足勇气,再次站上了平衡车。这一次,我就当自己站在地上,身体也开始听我的指挥了。我轻轻往前一倾,车子跟着往前走了走;我站稳不动,车子就慢慢停了下来;我稍稍往后仰,车子也听话地往后退……几个来回之后,我们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我用膝盖轻轻地碰了碰中间的长杆,哇!它竟然会转弯了!我觉得身体越来越轻松,脚下的平衡车也越来越灵活,它带着我在人群中穿行,旁边的人纷纷夸赞: “这小姑娘真棒!”

平衡车真好玩儿,我真想踩着它周游世界呀!

具体治疗方案三:老物件·传承的故事

再现代化的家庭,也会有些“祖传”的老物件儿。我们可以把老物件儿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仍然在用的,一类是“传说中”的,即仅仅当作纪念品保存,已经不再继续使用的。

有哪一些物品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仍然在发挥余热呢?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传家宝”:爷爷的椅子、外公的烟杆、奶奶的顶针、外婆的实木菜板……为什么在有了那么多漂亮的替代品之后,家人还是喜欢用老物件儿?除了用着特别习惯、特别顺手之外,更重要的,是数十年的“陪伴”,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之情。

单元训练范文展示

我家的老铜瓢

文/黄昀

我家有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币纸币,还有粮票、铜钱、爷爷坐过的椅子等老物件儿,这些老物件儿“年龄”大,有价值,值得珍藏。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老铜瓢。

老铜瓢是我们一家几代人做饭用过的水瓢,姥姥做饭时用它,奶奶、妈妈做饭时用它,我也用过它。如果做饭不用它舀起来的水,大家就会觉得做出来的饭没有味道。听大人说,它已经快“百岁高龄”了。虽说已是“高龄”,但它依旧铜光闪闪、结实耐用。爸妈曾说,无论别人给多少钱都不会卖了它。

爷爷奶奶和爸爸小时候都用老铜瓢舀水喝,特别是夏天,用它舀压水井里压出的“井拔凉”(注:压水井里刚压出来的水)喝,特别过瘾、解渴。现在,人们虽然不再喝生水了,但我也会用它来浇花。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和小朋友们玩过家家,我拿出它“做饭”,把它弄得浑身脏污,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把它当玩具了。

爷爷说,在他小时候,老铜瓢还立过功呢!-天晚上,一个毛贼到家里偷东西,不小心把老铜瓢从灶台上碰掉了。老铜瓢落地的时候,发出了“咣当”一声,惊醒了爷爷奶奶,他们赶紧起来抓贼。贼虽然没有被抓住,但家里也没有损失。老铜瓢经此一摔,毫发无损,真是“经摔”呀!

不过,这么结实的老铜瓢也“受过伤”。一次搬家时,爸爸不小心把它的肚子弄凹了一块,爷爷很伤心,骂了爸爸一顿。后来,爸爸用铁锤小心翼翼地修理,终于让老铜瓢恢复原样了。打那以后,爷爷奶奶更加珍爱老铜瓢了,每次做饭都很小心,妈妈做饭用它时,他俩也会在一边看着,生怕他们的宝贝被弄坏了。至于我,就更碰不到老铜瓢啦。

说了这么多,可惜,我还是得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老铜瓢不见了。上周,我家从乡下搬到了城里。搬完家后,大家才发现,老铜瓢不见了!爸妈怕得要命,全家人找来找去,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有找到老铜瓢。为此,爷爷奶奶都病了一场。

老铜瓢呀,请你常在我的梦里出现吧……

具体治疗方案四:老物件·小小见证者

从前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大家要用瓢舀取井水、河水;现在有了自来水,仍然需要舀水的工具。所以,老铜瓢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但,也有很多老物件儿彻底地“退休”了,比如从前用来照明的煤油灯,现在再也用不着了;从前成为身份象征的“大哥大”,现在已经变成“文物”了。

在节假日,不少同学都会跟着爸爸妈妈回老家,老家可是一个老物件儿的贮藏库呀!看见不认识的东西,就主动问一问,听家人讲一讲它们的来历、用途,以及它们与家人当年的故事,既是在搜集写作的素材,也是在了解自己的家族史,这可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哟!

单元训练范文展示

姥爷的老物件儿

文/吴雨宸

每年假期,妈妈都会带我去姥姥家小住。农村人家没有什么玩具,我少不了翻箱倒柜找好玩的,一段时间之后,我还真发现了很多奇怪的老物件儿。姥爷说,这些老物件儿可是有历史的,每一件都有故事。

煤油灯的故事

我从不知道,墨水瓶洗干净后居然不是黑色的!干净的玻璃透出淡淡的绿意,看上去玲珑剔透。瓶口有一个铜钱一样的垫圈,中间的空隙里插着一截干巴巴的灯芯,已经辨不出颜色了。姥爷说,这是穷人家用的煤油灯,所以没有灯罩和底座。从前,农村人家大多都用这样的灯,从油瓶到灯芯,都是亲手改造和制作的。

姥爷读书的时候,每晚都在这样一盏小小的灯下温习功课。他们的“晚自习”没有电灯,也没有蜡烛,每人都带着自家的煤油灯。我想象着,在安静的夜色里,教室里亮起许多小灯,一定是好玩的事。姥爷却说: “哪有‘许多’,當时人们都很穷,经常是三四个同学围坐在一起共用一盏灯。”姥爷还说,那时候的冬天很冷,教室的窗户八面来风。后来村委出钱,老师才带着大家用塑料纸将窗户糊了。教室终于不进风了,大家觉得像过年那么幸福。

我央求姥爷把煤油灯点着看看,姥爷就去修车铺找了些柴油,又用棉线重新捻了条灯芯,三两下便使煤油灯“重生”了。姥爷将电灯关了,“嚓嚓”地划着火柴,跟我说: “以前人们为了省煤油,早早就睡觉了,睡不着就在黑暗中躺着想事儿,想从前和将来,都是过日子的事儿。”

“好暗呀!”我说。习惯了明亮的白炽灯和城市的霓虹灯,猛地屈从于一枚小小的煤油灯光,我好不适应。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一灯如豆”是什么意思。屋内的一切都变得影影绰绰,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感觉自己的眼睛都变大了,真不知道以前的人们是怎么挺过来的。而姥姥却告诉我,她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太姥姥,当年就是在这样的光线下和婶娘妯娌们一起,给八路军纳鞋底、缝内衣,而这样的灯光,也伴随着姥爷度过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寒窗岁月。

渐渐地,我适应了昏暗,也能看清月色下的小院了。院里的桃树、月季、猫窝都变得清晰起来,仿佛有了生命。星星如同晶亮的钻石——我这才发现,原来夜晚的天空也是蓝色的。

蓑衣的故事

姥爷家有一件蓑衣,我让姥爷把蓑衣送给我,我想穿上它扮演大侠。姥爷不答应,说土太多了,而且,它的“年龄”是我的好几倍,怕是一动就要坏掉了。

这件蓑衣是用芦苇叶和苇絮做的,它们一层压着一层,紧致细密,再用苘麻粗线一行行缝起。姥爷说,那个年代谁都没穿过雨衣,赶上下雨,能有一件厚实的蓑衣就算奢侈了。我却觉得穿蓑衣很威风——遥想一位行走江湖的大侠,头戴蒙面斗笠,身披大蓑衣,骑马带剑,算得上气势逼人吧9大姨听了就笑了: “你姥爷穿蓑衣可不会骑马,而是去生产队里喂马、喂牛!”“原来姥爷年轻时是个‘弼马温’呀!”听了我的话,妈妈给了我一个“栗暴”: “那时候叫饲养员,计工分的。”这事我听姥姥讲过:姥爷初中毕业后,因为心疼太姥姥劳累,放弃了升学的机会,在家务农。姥爷是队里出名的实在人,生产队将他分到哪里都放心。他养着队里几十头耕地的牲口,因为“马无夜草不肥”,所以每天夜里,姥爷都会准时起来给牲口添夜草。春夏多雨,夜雨常下个没完,姥爷就披着这件蓑衣,穿过风雨和黑夜,拎着一盏带玻璃罩子的马灯,去给他的牛马们添饲料,从没有一次怠慢。

看看这件蓑衣,又看看姥爷已经有些混浊的眼神,我仿佛又嗅到了那个年月雨水和夜色的味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