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云画山,借柳画风

作者:唐惠忠

【名师导读】

“侧面烘托”法,指的是通过身边人物的言谈反应,从侧面衬托主要人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即古人所说的“春之精神写不出,以小草见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借云画山”“借柳画风”。

采用侧笔,“横看成岭侧成峰”,可以使人物描写峰回路转、情味盎然。比如《史记·项羽本纪》中“巨鹿之战”部分,司马迁以众人的胆怯、畏惧(三个“无不”和两个“莫敢”)烘托出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令人过目难忘。又如清人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写了两个人物,一是左光斗,一是史可法,许多文字落墨于史可法而归意于左光斗。文中写史可法冒险探狱,从现象上看是写史可法报答师恩,但实际上却是显示恩师提携、奖掖史可法于贫士之间,恩重如山,由此折射出左光斗爱才、育才的光彩。又描写史可法忠于职守,“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本段文字细致动人,表现了史可法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一切经史可法解释,是担心“愧吾师”,可见恩师影响之大、之深。反过来,不正表明当初左光斗独具慧眼、知人善任吗?越是描绘史可法,越是衬托出左光斗的形象,两相辉映,收到了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名家范本】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衷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技巧借鉴】

此文是梁实秋先生中年以后的作品。文章在平朴中显丰厚,于精约中见开阔,多有余味而耐人咀嚼。从写法上看,紧紧围绕“动人”二字,娴熟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请看作品第七、八、九三段——先写先生博闻强记,“敲打他的秃头”酣畅地背诵,足见其“动人”;次写讲到紧张处,演讲变成表演之“动人”;再写讲完以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就更为动人了。作者抓住梁任公演讲时的感情投入,细笔刻画他的性格气质,令读者如晤其面,如闻其声。以上是正面描写。而第六段说二十年后“我”触景生情,“顿时”忆起先生的演讲,辞约理微地道出先生“动人的演讲”对人有着怎样深层的影响。又如具体描写演讲过程中听者的反应——时而“屏息以待”,时而“跟着他欢喜”,时而又不自觉地“泪下沾巾”;甚至听过演讲后,“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这些均属“侧面烘托”,它们曲径通幽地突出了此次演讲所具有的感召力。【活学活用】

忆张先生的一堂课

江西一考生

张先生曾任学校副校长一职,但他晚年摆脱官场,不谈政治,只倾心教学。

这天,天气晴好,张先生依旧是一袭黑大衣,健步如飞,笑意盈盈地踏入了我班教室。正值课间,距上课还有遥遥五分钟光景。我们知道,他准是起了个大早,在操场上跑了十来圈,精力充沛,便乐悠悠在上课前和我们“联络感情”来了。先前便已听闻张先生虽家境殷实,但他偏舍弃了人们趋之若鹜的轿车,安步当车。大家送其昵称“张老爷子”,他也不恼,而是反问道:“你看我老?”此乃真性情也。

不一会儿,上课铃响。张先生走上讲台,环顾教室一周。我摊开课本,想起张先生竟从不备课,也不带课本——不是对学生和教学不尊重,而是他已教语文三十余载,学识渊博,已入境界,无人不称其课丰富精彩。

只见张先生转身,于黑板写下四个遒劲的碑体字:再别康桥。旋即转身,他用浑厚的嗓音朗声说道:“张某,是没有多大才学的——但是,和你们比较,还是有一点的啦。愿意先倾情朗诵一遍《再别康桥》。”语罢,大家兴奋不已。且看他闭目启唇,仿佛真的飞到了那烟波柳影的康桥。他读“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语气婉转柔和,扯出千般的不舍与柔情。这,这是张先生的声音吗?当我们惊讶地注视他,他却早已手之舞足之蹈了。

随着最后一句结束,余音像康河的柔波般回旋荡漾。大家回过神来,再听他气定神闲地讲起正文来。

他罗列了一系列《再别康桥》的意象,让我们仔细体味。为了加深对诗歌中蕴涵的意境美、音律美的理解,他又讲起了徐志摩的生前事迹、写作风格,以及现代诗派中鸳鸯蝴蝶派和新月派的比较。原先我一直对诗歌没感觉的,现在,竟在心中荡起了万千情思!

接着是诗歌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感情,这真是最难把握的了。他结合古今诗文,贯通中外,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一会儿“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会儿“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的一幕幕,被张先生演绎得如此逸兴遄飞、文采飞扬。而张先生更如梁任公先生一般,沉醉其中,眼眶濡湿,不能自已。

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这说的不正是张先生吗?人生之乐,莫过于此。

听罢张先生的课后,我心想:这难道不是我该崇尚的人生之乐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桃李天下,倾心育之,此人生之真乐也。【点评】

该考生仿照梁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注意文中的“大家兴奋不已”“当我们惊讶地注视他”“大家回过神来”“原先我一直对诗歌没感觉的,现在,竟在心中荡起了万千情思”),形神兼备地展示了张先生的育人之乐;用生活化的方式加以呈现,虚实相生,挥洒自如。

此外,作者还灵动地化用了梁文中的一些文句(包括“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我记得清清楚楚……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等),两者比照,不难发现其渊源关系。

王大爷的早餐店

江苏一考生

我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住在老小区的好处就是——你知道小区里哪个店铺里的东西好。

我知道王大爷卖的早饭最好吃!

王大爷的小店里总是挤了很多人。远远地只能看到雾气把小屋子填得满满的,溢到外面来,也分不清朦胧中哪些是人,哪些是桌。

“王大爷!老样子来一份儿!”

进门的人大多要喊这么一句,就像打招呼一样点一份早饭,然后就坐下来跟经常碰面的“早饭友”开心地交谈。等到王大爷把东西稳稳地放在他面前,他就开始边吹边吃,满脸幸福的样子。不消几分钟,他就要向在座的告别“你们慢吃”,再给王大爷来个预订:“我明儿还来啊,您忙!”然后快步走了——去上班。

王大爷性格特别好,讲话和气还很爱聊天。整天笑眯眯的,我甚至觉得他的皱纹都特别可爱!他的店面小,装修也比不上别处的快餐店,桌椅因长年的油灰显得发黑,墙也因水汽好些地方脱了墙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爱在这吃粥吃茶叶蛋。好像有了王大爷在,早饭就该好吃,卫生就能保证似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吃客们有周末不肯做饭的,也跑来吃早饭。这时,就少不了王大爷爽朗的笑声了。

“王大爷,店面不租大点我们要站外面吃饭啦!”

“哈哈,我给你们搬个小凳坐外边吃!哈哈……钱全给你们做粥吃了,哪有闲钱啊?”

对,王大爷的粥里头有肉,价格还不贵哩!难怪,难怪!

“那你提个五毛一块的价,我们还能不来啊?”

“不行不行,都是好多年在这吃的老邻居了!我老王别的不敢说,良心还是有的啊。多亏你们养着我哩!哈哈,我老头子亏得有你们陪着解解闷呢。”

“那大妈呢?”我这个心直口快的傻孩子没忍住就问了出来。我发现周围似乎过分的安静。我也看到王大爷似乎笑容僵了下来。

“你大妈啊,陪着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们来陪陪我嘛。我这就够啦!有吃有喝,有人说话,干啥不满足?想这想那,争来争去的人还没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人要会知足!你往后长大了还像他们来我这小店陪大爷讲话,我也知足啊,哈哈,你说我这傻不傻?”

我听了,眼睛忍不住眨巴了两下,多亏店里雾气重!“这粥真烫!”我大声地说,“我以后得等粥冷点再喝!”

周围的人都笑了,王大爷也笑了,这种没有任何做作的笑真好听。

王大爷,你一点也不傻,你就是心里敞亮才过得好啊!我不管长多大,都会时常来看你的,陪你说说话,就像这些陪你的人一样!我心里想。

周末的早上总是让人放松的,阵阵谈笑声从街角这家小小的早餐店里传出……【点评】

高明的记叙文都深谙讲故事的最高境界:在自然流畅的叙述中不露声色地完成对命题的诠释,完全没有斧凿之痕。也正因为这一点,不细读容易看走眼,以为没有扣住“智慧”行文;只有细品,方能觉其高妙。

本文作者以圆熟的笔法叙述凡人小事,卖早点的王大爷性格开朗、待客热情、买卖实在,因而店虽小旧却总是宾客满堂,这其中已暗合“智慧”的题旨——凭良心不吭不骗,树立信誉就是做生意的智慧。但文章不止于此,在后文又提到王大爷丧偶后靠着开早餐店每天与老街坊乐呵呵地谈天说地,来打发孤独的时光,这正是凡人应对苦难的人生智慧。至此,文章立意又升华了一层,使“智慧”这一抽象的概念丰满具体起来。“王大爷的小店里总是挤了很多人。远远地只能看到雾气把小屋子填得满满的,溢到外面来,也分不清朦胧中哪些是人,哪些是桌”“等到王大爷把东西稳稳地放在他面前,他就开始边吹边吃,满脸幸福的样子”“王大爷,店面不租大点我们要站外面吃饭啦”“我听了,眼睛忍不住眨巴了两下……”“阵阵谈笑声从街角这家小小的早餐店里传出……”这些侧面描写,则进一步强化了全文的感染力。【实战训练】

请你编述一个小故事,用来揭示“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的道理。要求:合理运用“侧面烘托”法;字数在600字左右。【示例】

大师比画艺

清朝时,紫禁城里有个画师名叫胡满荷,人称“胡大师”,是专为皇家画像的高手。胡大师技艺绝伦,站在他的画前,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悉数可辨。

自从胡大师名气陡增后,皇宫贵族求画者络绎不绝。名人是捧出来的,胡大师也是如此,越捧越红、越红越捧。渐渐地,他找到了做名人的感觉。在他看来,自己就是天下第一。

胡大师老家远在江南,已阔别多年。这天,胡大师思乡之情顿生,丝丝缕缕挥之不去,一则确实想家;二则想衣锦还乡,在父老乡亲面前卖弄一番。胡大师倍受皇家礼遇,请假返乡之时,得了不少御赐的锦罗绸缎。

一路之上,胡大师游山玩水好不自在。这天,他来到一个名叫紫柳坡的地方,听路人说此地有个叫柳亦青的画坛高手,技艺非同凡响。胡大师坐不住了,他决定会一会这个高手。

柳亦青的家在半山坡上,门前挺大一个院子。胡大师自报家门,柳亦青闻听他是紫禁城里来的客人,连忙把他让到上座。柳亦青比胡大师小好多,在胡大师看来,他不过是个未出师的“小学生”。

柳亦青的家挺简陋,透过后窗,只见屋后是一片油菜地,黄灿灿的,煞是可爱。什么画家!我看他只不过是个种地的能手罢了。胡大师心想。

胡大师要和柳亦青比个高低,可柳亦青说什么也不肯,逗得胡大师哈哈大笑,说:“你真是个明白人,知道天高地厚。”

临走之际,胡大师有意称赞一下柳亦青的种地水平:“你种油菜的水平可不低呀!”说到这里,胡大师伸手往屋后一指,顿时愣住了。哪有什么油菜地!屋后分明是片小树林。胡大师张口结舌,一时说不出话来。他冲到柳亦青家的后窗前,伸手一摸,哪里是窗户!原来这里挂的是一幅画。【课后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因為自卑,该取得的成绩未能取得;有的人因为嫉妒,和最好的朋友翻了脸;有的运动员因为紧张,在比赛中大失水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提示】

“自卑”“嫉妒”“紧张”等均属“心理”的范畴,也就是说,本题要求思考的其实是“调节心理”这个话题。构思作文时应重视两点:一、明确“心理”的内涵。“心理”原指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现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提示语中列举了“自卑”等三种不良心理及其危害,事实上还有其他很多“心理”可供切入(如“一味依赖”“得意忘形”“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二、不必在“为什么要调节”上多花笔墨,因为这个道理不言自明;完全可以具体写一写“我是如何调节心理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