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书法进课堂

作者:韩静

欣闻今年新学期,书法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这是件大好事,值得点赞!

随互联网深入人心,查资料、看视频、购物、甚至外卖也从网上完成,除了不会说话,似乎样样能办,久之不禁让人忧虑,单就教学这一块来说,教师若不会写字,甚至倒写笔画,那学生呢?倘若人人不会写字,与人人不会说话了,似乎没多大区别。试想:一个民族不会随手写字,间接说,似乎不会发声了,是什么样子呢?

近日,媒体对武汉5所高校500多名90后大學生调查发现,近七成学生认为自己写不好汉字,二成学生认为写不好字无所谓,其中83.2%学生认为是电脑、手机和新媒体等工具的使用,使得大家易提笔忘字,更谈不上书写工整了。

也有人认为,不必为大学生不会写字而忧心忡忡。如百年前不必为写不好毛笔字的年轻人而忧心忡忡一样。从前辈立场看来是“退化”,从幼稚的新生代角度来看是“常态”。

诚然,写不好毛笔字,有今天的硬笔书写、钢笔字、圆珠笔,且随身携带便捷,如果说写不好汉字了,你能随身装着电脑吗?先不论重量不说,且有辐射,有带笔方便吗?还有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院校等,或须在文件或材料上用笔书写要求,或者签名,或临别送句话,题首诗等等,这时怎么办?你能说带上电脑,再带打印机,当众打开电脑,打上字后再打印出来吗?这时,就体现出提笔书写的必要性了。

党和政府是真正的英明,看出苗头,想在人前,急之所急,号召书法进中小学课堂,这无疑是件大事好事!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实验中学潘永光说:“书法进课堂是一个新的开始,让学生发现结构之美,笔法之美,让学生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他建议,在师范院校学生毕业成绩中,加入对写字水平的考评,有助于从师资这一端去扭转学生写字水平整体下滑的困境。对达不到最低标准的教师,提供书写汉字的强化训练条件,制定具体达标时限,逐步把“写字达标”作为教师上讲台的一个基本测评条件。全国政协委员王林旭建议,把“小学每周安排1课时的毛笔字学习”更改为把“开设书法课堂规定,从小学延续到初中全年级”,把“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改为规定,在保证书法教育的同时,提高对学生语文作业中的铅笔和钢笔书法要求。他还建议,把写字课考核成绩纳入“小升初”,“初升高”和“高升大”对学生基本能力考核系统。“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过程中,把基础教育范畴的写字训练,提升到素质教育层面予以重视,促使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写汉字的训练与提高。”中国书法协会赵长青建议,通过多渠种道,呼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书法事业,认识到书法艺术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独特作用,引领书法家担当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校外辅导员。

是的,党和政府是高瞻远瞩,无比英明。代表们、政协委员的建议是积极的,有的还把书法课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这是好事情,问题是不要走形式,真正抓落实,抓效果,从小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要保证中小学校有专业的书法教师。小学低年级要初步感受汉字美,能熟练书写正楷字。

现实中是学生整天用电脑,孩子写字差,一份现实社会调查,85%中学生承认自己的字写得不好看。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说,在全班40多名学生中。专门练过书法的不超过5人。“板书”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学生平时喜欢模仿老师行为,老师若“板书”字写好,也会带动学生的书法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年轻教师的板书明显不如老教师”,一名校长如是说。

这种差距是多种原因所致,据报道:中小学书法教育课停顿三十多年了,这种“断代”已凸显出来,提笔忘字,已经是很多国人书写汉字时的常态。书法重进课堂,是久旱逢甘霖,让许多家长放心高兴,让民众称快的正义之举!是全面培养学生的有力措施!是党和政府从实际出发,是顺民心得民意的“希望工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上述缺憾随着政府的重视,定会得到扭转。为国家不仅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还培养出文、字、书法等适应新形式,更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摘自网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