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想象与创意点亮生活的盎然诗意

一首好的儿童诗,会是什么样的?它一定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尽情地描画着属于最纯真心灵的那个多彩世界。于是,春天成了备受孩子们欢迎的小伙伴:“清晨,我刚走出家门,/便和春天撞了一个满怀。/我们相视一笑,/手拉着手跑向田野。”(《春天》)一场快乐无比的嬉戏就此展开。跟随着小诗人的脚步,每一位读者也一定能够进入那趣意盎然的诗意空间,被激发起对世界多样性的探知欲。童诗一定是多元的,能够看见万物自由拔节的身姿,听见生命的欢唱,因为儿童的创造力就是如此无边无际,令人惊奇。就像小诗《傍晚与黎明》所描绘的:“黑夜来了,/像个莽莽撞撞的怪兽”吞掉了一切;而更厉害的月亮则“一口一口地把黑夜吃进肚子”,又“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胖乎乎的大太阳”,“把行人还给了街道,/把孩子们还给了校园和操场。”小诗人牟紫涵很是擅长引入新颖独特的主题,她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观察生活,写出了新的视角、新的感悟。

小诗《故乡山水》的想象和创意格外不一般。“流星有一条好似画笔的长尾巴”,开头就令人充满期待:这画笔之下,将产生怎样的风景?当夜空中“画”出大山、村庄、炊烟、鸟儿,我们仿佛在时空变幻中体味到了李白静夜独坐的乡愁、杜甫“露从今夜白”的喟叹……梦中杨柳依依,醒来“天空就变成了一张空空的纸”。“唉,究竟是谁呀,/擦掉了流星为我画的故乡山水图。”流转千年的离愁别绪,依旧如此缱绻入魂。而那颗“流星”,是否也展示了小诗人心中的美好祈愿?

小诗《寄影子》则写出了儿童之间相互关怀的纯美情感。这边忙忙碌碌地折好信封、画好邮票,是因为“我要把我的影子装进信封,/寄给远方的朋友”,去抚慰由于父母忙碌而被忽视、缺少陪伴的童年的孤独。而更妙的是,这份体贴并非单方面的付出、给予,它获得了同样热烈、欢欣的回应:“她说她收到信之后,/会每天拉着我的影子,/迎着朝阳,/高高地放飞她最心爱的风筝。”“影子”代表着孩子的一部分,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关怀与温暖;随“风筝”放飞的,是希望,留在手中的,是牵绊。爱的回响呼应,如此令人动容。

小诗人牟紫涵说,她要努力写出诗歌的无限诗意与无限美好。是的,只要用心去记录日常生活的所见所想,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想象力,热爱生活,渴望未知,从早晨阳光的洒下到夜晚星星的闪动,即使最平凡的一刻,也蕴藏着无数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