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

人物坐标:六年级上册第十五课、下册第十三课《金色的鱼钩》

遇见1935年秋天的老班长,那时的他四处寻找食物,照顾生病的小同志;那时的他瘦骨嶙峋,只能吃战友剩下的鱼骨头;那时的他舍己为人,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上级指派的任务。

遇见老班长,遇见长征战士,遇见长征途中的每一位英雄。

第一幕   钓鱼补给

★场景:秋天,一望无际的草地

★人物:老班长、小梁、红军甲、红军乙

★旁白: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事得了肠胃病。小梁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他们,让他们走在后面。

小梁:你的伤好些了吗?

红军甲:好多了,都赖我,拖大家后腿了……

小梁:别这么说,我们三个病号本来就走不快。

红军乙:哎?老班长呢?

小梁:老班长一大早就去给我们找野菜了。(指向远方)

红军甲:唉——(摇摇头)老班长到处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可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全吃完了。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消瘦下去,他整宿整宿地睡不着呢!其实,他这几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叹气)

小梁:看——老班长回来了!

老班长:孩子们,瞧我带什么来了?(老班长提着一篮野菜,一根树枝做的钓鱼竿和一条鱼走向我们)

小梁:是鱼!(两眼放光地盯着鱼,擦了擦嘴角的口水)

老班长:今天我去水塘边给你们洗衣裳,突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来了,我赶紧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嘿!没想到啊,还真把鱼钓上来了。今天我们喝鱼汤!

小梁:(边喝鱼汤边说)老班长,以后咱们宿营就专找有水塘的地方。

老班长:哈哈,你这小鬼跟我想一块儿去了。

小梁:哎?老班长,你怎么不喝鱼汤呀?

老班长:我……我早就吃过了……好了,天色不早了,快点睡觉吧!

(第一幕结束)

第二幕  秘密对话

★人物:老班长、小梁、红军甲、红军乙

有一天——

★旁白:老班长收拾好碗筷,小梁悄悄地跟上老班长的步伐,却瞧见老班长走到角落,捧着搪瓷碗,艰难地嚼着几根草根和吃剩的鱼骨头。

小梁:(失声地)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支吾着)我早吃过了,只是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小梁:不!老班长,我全知道了。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小梁拉到一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小梁: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老班长: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良久,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虚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小梁: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老班长:唉,太少了。(轻轻摇头)小梁,弄点儿吃的太难了。有时候等了大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条蚯蚓做鱼饵,我不知翻了多少草皮。还有,我的眼睛坏了,一到夜里,找野菜得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我看得见!

老班长:不,咱们不是早分好工了吗?你病得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撑不住的。

小梁:不……

老班长:不行,你要注意两个小同志的身体。做饭这件事就交给我吧,让你们吃饱,是我的责任!

第三幕   壮烈牺牲

★人物:老班长、小梁、红军甲、红军乙

★旁白:鱼越来越少了,野菜也被走在前面的队伍挖完了,老班长他们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想要再钓一条小鱼,也是越来越难了。

老班长:同志们,再坚持几天,我们就可以走出草地了!到时候我们一定要美美地吃上一顿!想怎么吃就……

(老班长晕倒在了地上,几人焦急地围了上去)

红军甲:老班长!班长!你怎么了!

小梁:这几天老班长把钓的鱼都给我们吃了,他一直都在啃鱼骨头…

红军乙:对!鱼!老班长一定是饿晕了,咱们给老班长做一碗鱼汤!

(小梁拿出鱼钩去水洼里钓鱼)

小梁:鱼啊!快些来吧!我们要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

(终于钓到了鱼,可为时已晚,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老班长:(哽咽)你们……一定要……一定要走出去!(闭上了眼睛)

(众人围着老班长泣不成声)

旁白:不!老班长并没有离开,他的红色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灿烂的光芒!

(全剧终)

(指导老师:张淑君)

作文背后的故事

在看到征文主题“与课本里的英雄面对面”后,我沉思了很久。让我感触最深的人物是《金色的鱼钩》中的主人公——老班长。他不仅仅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还是拥有伟大的革命精神的人。我想通过剧本的形式来“还原”老班长的故事。于是上网查找了剧本的写法,经过我精益求精的修改、删减,这个剧本诞生了。(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