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光,移山填海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些慢性地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的赶走而离去中国了。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黯淡的荒地!

以上内容节选自方志敏在1935年写下的《可爱的中国》。看着书上的文字,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天。

岁月逆转之间,我来到了方志敏前辈的面前,看着这破烂的屋子,更确切地说是监狱。冰凉的地上杂乱地放着一堆杂草。这就是方志敏前辈被捕之后关押的地方吗?我在心里暗暗感叹着环境的艰苦。再一回神,我面前站着一位面容慈祥的中年人。我急忙问好:“方志敏同志,您好。我是从未来过来看您的。”

“未来?未来的中国怎么样了?站起来了吗?获得胜利了吗?百姓都过上安定的生活了吗?”

“您放心。未来的中国不仅站起来了,还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百姓也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未来的中国,国泰民安。”

“好啊!好啊!我就知道中国不会被肮脏的帝国主义消灭,沉睡的东方雄狮一定会以嘹亮的吼声宣布它的回归。好啊!好啊!”

“我这次来还有几个问题想问您。您有觉得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代价太大吗?”

“我从未觉得不值!中国需要站起来!中国需要我!如尽我一人毕生之力,可以让中国目前的局势有所转变,哪怕只有一点,都是值得的!哪怕付出生命,我也在所不辞!”

第一次知道他,是在《清贫》这一篇课文中。“清贫”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我初次读完课文的疑问。为什么要用清贫来形容方志敏呢?方志敏的清贫到底体现在哪里呢?偶然间,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年寒冬腊月,方志敏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去弋阳参加贵溪苏维埃代表大会,他的这身打扮让身穿新棉袄的其他代表有些于心不忍,要给他换件新的,但是他坚决不同意。代表们将新袄送来,他也不收,而是反复地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下去,一边流泪一边说:“方主席,你是只顾革命,不顾自己啊!”

读完这个故事,我仿佛从方志敏同志身上看到了“清贫”这个词的具象化。

在暗无天日的监狱中,方志敏却不以己悲,依然相信着祖国定会有光明的前途。若要问我,英雄是什么?英雄是不怕困难,不惧牺牲,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英雄是在祖国困难时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英雄是在民族衰亡时力挽狂澜,励精图治;英雄是在人民困难时冲锋陷阵,无所畏惧。英雄,是像方志敏这样的革命烈士。

他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他在狱中最艰苦的环境下仍讴歌着可爱的中国!爱国从来不是一种潮流,是在骨子里的责任!

古时繁华我未生,旧时磨难我未经,现世安然,我已许深情。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此生愿以寸心寄华夏,且将岁月赠山河。

(指导老师:向日萍)

作文背后的故事

刚开始我为这篇作文很头疼,我又再次去翻读了一遍《清贫》这篇文章,搜集了更多关于方志敏同志的故事。那一个个用黑笔写在白纸上的故事,越看越“红”。我想,所有为新中国建立做出贡献的英雄都不应该被遗忘,于是便提笔写下了这一篇文章。(田阳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