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喜欢赤脚,经常脱了鞋,赤着脚在学校和家的周围跑。
脚丫子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仿佛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忽然被释放了;又仿佛是被压迫了很久的种子,突然冲出土壤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了。操场的草坪上、学校的花园里、放学的土路上,都留下了我赤脚走过的足迹。
那个时候,我是村里最少挨骂的孩子,尤其是突如其来的下雨天,几乎每个小孩都被父母批评过:鞋子怎么又湿了?怎么把鞋子穿得这么脏?你看你同学的鞋子怎么那么干净啊?我的鞋子干净出了名,因此成了家长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殊不知,这样的天气,我怎能放弃理所当然的赤脚的机会呢?当我看到路面的水坑和泥土,以及混合着青草气息的田埂,我早已迫不及待地渴望放学。铃声一响,我便脱下袜子放进书包,再一手拎一只鞋子冲出校园,我要去踩水啦!有些大孩子也会和我一样赤脚回家,一路上,我们手拉手踩着泥坑,当泥巴把脚丫子覆盖住成为绿黑绿黑的一团时,我们都很兴奋,仿佛自己的脚被施了魔法似的。
到家前,我们会坐在桥上把脚伸进池塘洗干净,用这么大的“洗脚盆”洗脚真是享受啊!瞧,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村庄后面是高耸入云的山,云给大山围上了一条白色的纱巾,飘渺极了;池塘里的荷叶翩翩起舞,荷花仙子亭亭玉立,仿佛一位美丽的歌手,因为我们的突然闯入,她害羞地红了脸。我们笑着,闹着,又齐刷刷抬腿,哇!原本乌漆墨黑的脚丫子此刻干干净净,仿佛刚被挖出淤泥的莲藕。每逢雨天,母亲对我干净的鞋子虽有疑问,但还是狠狠地夸我走路真细心,一点儿泥都没有!
赤脚也有尴尬的时候。家门口有一排梧桐树,每到秋天,树下的那一片地方就像铺上了金色的地毯。我拿起大扫帚,“哗啦哗啦”地把落叶扫到一起,然后赤脚踩上去,松松脆脆的,仿佛踩在了美味可口的饼干上。
我连忙招呼小伙伴们一起玩赤脚搬落叶的游戏。在离落叶堆一米远的地方,先圈定一个自己的领地,画个圈,在规定的时间里谁用脚搬进的梧桐叶多谁就是胜利者。
游戏开始了,每个人都开始手忙脚乱起来,一边控制自己的手不犯规,另一边又要动自己的脚尽可能多地扒拉树叶,速度既要快,数量又要多。很快,每个人的赛道上都铺满了金色的小巴掌。可是,好不容易运回去的树叶还没待稳,又被风吹得四处流浪。有的人选择去追树叶,有的人选择无视,然后继续去运树叶。调皮的落叶借着风力跑得很快,等人好不容易追上踩住了它,又发现离自己的领地太远,用脚运不回去了,气得小伙伴狂挥拳头,揍一通空气,发泄一顿,接着又迅速跑回去运树叶,围观的人笑得合不拢嘴。
突然,我发现一个小伙伴一动不动地杵在那里,脸色发红,尴尬地大叫:“我踩到‘地雷’啦!”我们凑过去一看,瞬间笑得前俯后仰,原来他踩了一坨鸡粪啊!一只母鸡在不远处张望着,仿佛在说:“哼,臭小子,谁让你抢我地盘的啊!”我憋住笑,鼓励小伙伴:“都是一家的,就别嫌脏啦,还有几分钟你就胜利啦!今天的奖品可是你最爱吃的唐僧肉哦。”小伙伴眼睛一亮,边跑边说:“等我回来接着比,我先去冲个脚。”是的,童年就是这样天真无邪,即使可能踩到“地雷”,也不能消灭我们赤脚的热情。
有一年暑假,天气十分炎热,我和小伙伴相约去小溪玩水。那段路要经过一条长长的田埂,上面覆盖着厚厚的青草,三三两两地开着不知名的野花,有黄色的、粉色的、淡紫色的,十分美丽。我们纷纷脱了鞋子,赤脚走进这幅画卷里,软软的,酥酥的。踩到小草了,它们立刻用小手挠我们的脚底板;抬脚时碰到小花了,它们似乎站不稳了,摇摇晃晃,那可爱的模样,真叫人怜惜。
我们刚开始还小心翼翼的,走着走着胆子就大了,竟然奔跑了起来。突然,领头的女孩儿尖叫着朝我扑过来,脸色煞白,浑身发抖,双腿一卷挂我身上不下来了。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惊得目瞪口呆,问她怎么了,她哆哆嗦嗦地说:“我好像踩到蛇了,凉凉的,软软的,它蹿起来要咬我,还好我躲开了,吓死我了!”那一刻,我也有点慌了,等稳了稳心神后,说道:“大家还是把鞋子穿上吧,到了目的地再脱。勇敢的男孩子们,你们找根树枝在前面开路,蛇听到动静后会躲起来的。”
就这样,我们安全地走过草地,来到小溪边。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在石头缝里游来游去,仿佛在玩捉迷藏。我们找块干净的大石头坐下,把脚伸进清凉的溪水里逛荡着。暑气立刻消散了,清凉的感觉从脚尖一直传到头顶,瞬间冲刷了一路上的恐惧与疲惫。
我们一动不动地把脚泡在水里,鱼儿在我们脚边游来游去,亲吻我们的脚趾。一个小伙伴痒得实在忍不住了,抬起脚丫子狠狠地拍打水面,鱼儿瞬间逃得无影无踪。这下可把我们其他人惹恼了,纷纷向他泼水。很快他就像个落汤鸡一般,举手投降了!
赤脚的感觉,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指导教师:王铁青)
[注:文中的“我”系作者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