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动词写情态

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奇妙的世界,藏着许多有趣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化身“小小探秘员”,走进有趣的自然王国,认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并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汪老师:小蝌蚪们找不到妈妈了,好伤心,好难过呀!它们是如何寻找妈妈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吗?

乐乐: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小铭: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泳,连忙追上去。

欣然:小蝌蚪游哇

游……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小蝌蚪游过去。

汪老师:同学们找得都很棒,读完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妙可:“迎”“追”“游”,这些动词用得太好了,它们说明小蝌蚪急切想要找到妈妈。

汪老师:真棒!准确运用动词,可以把描写对象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比如“披”“露”“鼓”等词,让我们眼前清晰地浮现出青蛙妈妈蹲在荷叶上的形象。

『我』当成『它』

“老师、老师!”刚下语文课,王老师就被一群同学紧紧包围,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浩然当仁不让,第一个说:“老师,这节课真是太有意思了,小水滴仿佛就像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呢。学完了这篇课文,我仿佛也变成了会七十二变的小雨滴,太有趣了。”

“对对对,我随着课文也变成了‘云’‘雨’‘冰雹’‘雪’,仿佛身临其境一般,真是太神奇了。”小瑀激动地手舞足蹈。

“你们太厉害了。”王老师夸赞道,“这种描述方法叫第一人称叙述,这样写更具有真情实感,拉进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写文章时用第一人称叙述,写的都是‘我’眼中和心中的事,可以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感觉更真实。”

仿写《植物妈妈有办法》

“老师,《植物妈妈有办法》写得真好,我也想试着写一写,您能教教我吗?”一见到老师,欢欢就迫不及待地提出问题。

老师扶了扶眼镜,微笑地说:“‘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大家看看这句话的句式,是不是:什么妈妈准备了什么,送给自己的娃娃。孩子们得到后,就能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了。”

乐乐搓搓手,乐呵呵地说:“我知道了!我可以把蒲公英换成枫树,准备了小翅膀,让孩子们乘风飞翔。”乐乐飞快地跑回座位奋笔疾书,很快就把自己的仿写拿给老师看:枫树妈妈准备了很多小翅膀,把它们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写得不错哦!”老师摸摸乐乐的头,接着说,“仿写的时候如果能适当运用联想和比喻的手法,写出来的句子会更有画面感。你看,文中把蒲公英白色的绒毛联想成‘降落伞’,很有趣。所以,我们也要让自己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有趣味的句子。我们接着往下看,‘苍耳妈妈’给孩子们‘穿上带刺的铠甲’,孩子们去了‘田野、山洼’。把苍耳身上的刺联想成‘铠甲’,体现了苍耳的特点。‘豌豆妈妈’‘晒豆荚’,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了’。这样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善于思考的妈妈,凭借自己的智慧,让孩子们梦想成真。”

“老师,我来说一句。”欢欢眨眨大眼睛,开口说,“椰树妈妈有个好办法,它为孩子们准备了救生衣,把它们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跳进水里,孩子们就能成为远航家。”

“欢欢把椰子树妈妈的办法描述得很清楚。”老师说,“语句精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教室里热闹非凡。同学们纷纷述说着植物妈妈们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