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丸的味道

作者:章心悦

在潮州各类名小吃中,牛肉丸是最受欢迎的。

儿时曾在老家待过一阵,那些专卖牛肉丸的小店可谓遍地开花,我时常攥着十元钱,穿街过巷,只为将手中汗淋淋的纸币换作一碗飘着热气的牛肉丸。

还依悉记得那家小店,店里常年充斥着牛肉味儿。门面不大,靠左是厨房,靠右是一排木桌胶椅,在饮食区便可看到厨房中的状况。小店是一对老夫妇在打理。进门后将钱交给老妇人,她便会打开面前的小木抽屉,飞快地从一叠零钞中抽出几张,一面交给你,一面往里面大喊:“原味牛肉丸一份!”这时,便可以坐下来等待了。

我如往常一般边把找回的零钱往裤袋里塞,边好奇地走到厨房玻璃窗前观察老爷爷的手艺。只见老爷爷取出一块新鲜的牛肉,用两把特制的方形锤刀飞快地将牛肉剁成肉酱。那闪动的刀影,如同蝴蝶两只翻飞的翅膀。一时间,肉沫纷飞。老爷爷也不累,只管剁,直至鲜红的牛肉夹着花白的肉筋,两者混为一体,这才将其拢好,加入雪粉、精盐、上等鱼露。这回该搓肉丸了吧?不!老爷爷再次举起锤刀,上下舞动,快得让人看不清刀在何处,只觉银光一闪,“咣咣”声一响,一切都一晃而过。随后,他又将肉酱拢好,在砧板上一刮一抬,将肉酱放入一个大钵里,用手使劲搅拌直到肉酱有了粘性,这才将肉酱捏于手中,握紧成拳。来回几遍,才将捏紧的肉丸放入正沸腾的牛骨汤中。然后,老爷爷又捏起一个,重复着刚才的动作。

虽说这牛肉丸煮好不过十来分钟,但在我眼中,却宛如过了一个世纪。我常常咽着口水不停地朝玻璃窗的另一边喊道:“好了吗?好了吗?”老爷爷总是回过头,两眼眯着,笑着应:“女仔,莫急!”

终于接过由陶瓷碗装着的那几颗形状不太规则的灰色牛肉丸。心中总如前一次吃时那般念叨:“这回慢点吃,慢点吃。”用竹签叉起一个牛肉丸,放进嘴里,咬下去,却还是控制不住上下不停闭合的牙齿,终是如前一次般大快朵颐。感觉着肉丸慢慢分成两半,牛骨汤的汁水在舌尖上绽开;再咬,富有弹性的肉丸在齿缝间微微弹开,汁水在口中再次迸裂;再咬,肉沫星儿在口中乱舞,牛筋嚼劲十足,带有韧性。感受着微烫的牛肉块儿顺着食道慢慢下滑,爽滑可口又韧性十足!

离开潮州已有一定的日子了。祖屋渐渐被杂草包围,父老乡亲们也拖儿带女地出城打工,回去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在广州这个大都市中,也随处可见打着“潮州牛肉丸”招牌的小店。可这些牛肉丸多是工厂批量生产,不带牛筋,内有空洞,味道与口感自然与家乡的大相径庭。

也尝试自己做牛肉丸,过程中觉得锤打牛肉费时费力,就用现成的牛肉馅取而代之,搅拌和搓捏肉丸时没有老爷爷的劲道,亦欠缺耐心细致,所以成品味道虽大致相同,但口感没劲儿,失去了弹性!我想,当初那个手端陶碗的我,怎么也想不到,如今这“仿真”牛肉丸竟成了我捡拾潮州那段快乐记忆的唯一物件,那碗出自老爺爷之手的肉丸竟成了我心目中家乡人耐心品质的象征之物。

记忆中的牛肉丸不只是一种味道,它是家乡的一张名片,更是一种品质,一段回不去的时光。

广东省实验中学 指导教师:丁之境

吉吉工作室

爽滑可口的牛肉丸,在小作者的记忆中飘着香气,弹着劲道,带着家乡特有的滋味出现在了读者眼前,一路读下来,似乎可隔着铅字幻化出美味的肉馅、鲜香的汤汁,令人垂涎三尺,这就是小作者活灵活现的描述之功。小店的布置、老板收钱的动作、制作肉丸的过程,都如电影特写般拉近了镜头,分毫毕现。直至肉丸上桌,一口咬下,美好的滋味也仿佛有了魔力一般感染了读者的味蕾,好似也分享了这碗地道的潮州美食。

然而这么美好的味道已经难于重现了,批量生产替代了工匠精神,招牌小店换做了工厂流水线,记忆里的味道成为回不去的时光,这让小作者不禁发声,召唤童年记忆和故乡品质的回归。

【适用文题】家乡的记忆;故乡味道;难忘的_____……(小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