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这世界

作者:程诚

2018年8月4日,《朗读者》第二季完美收官。很多人愿意用“清流”这样的词来形容《朗读者》。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朗读者》在嘉宾类型、书籍选择、社会话题的开合度上都扩大了格局,突破成了董卿做节目时最大的意愿。用董卿的话来说就是:“我希望理性的东西更多一些,而不简单地屈从于流泪的意愿。”

正是因为有了董卿精益求精的信念,《朗读者》第二季播出后收获了喜人的成绩。这里既有各路明星,又有行业领袖,更有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但无论是什么社会属性的人,他们都引起了观众们的共情,因为心中有情,所以听来使人百味杂陈,泪水横流。这档“高而不冷”的节目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文字,再次唤醒了那些沉睡已久的灵魂。

关键词:痛苦

谭元元:一位芭蕾舞者的自我修行

如果说芭蕾是世界上最优雅高贵的舞蹈艺术,谭元元,就是国际芭蕾舞坛最耀眼的那颗明珠。作为美国旧金山芭蕾舞团唯一的华裔首席舞者,谭元元早已成为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亚洲英雄”,并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8年4月9日,她荣获旧金山市长艺术奖,而这一天也被命名为旧金山市的谭元元日。

她每到一个城市,第一件事就是找练功房,连旅游都不放过。“因为歇一天,自己知道;歇两天,老师知道;歇三天,观众就会知道。脚就会打滑,站不稳。” 她说,舞蹈最辛苦的不是做动作,而是日复一日地重复做着已经做过无数次的动作。

她去过很多个城市,却没有办法看当地的风光,就算出去散步,也要注意避免过硬的水泥地和石板路,不能走太远。长期练舞,不仅使得她的双脚严重变形,身上更是伤痕累累:骨裂、胯骨错位、腰间盘突出,腿上还有三处骨折的伤痕。有一年夏天,由于脚趾甲开裂,流血,缠上纱布再跳,舞鞋最后粘在纱布上,连皮带肉一起扯下来。她曾在演出《吉赛尔》时,因为用力过猛而使胯骨脱臼,这是一次可能断送职业舞蹈生涯的伤病,医生也提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谭元元凭着意志力,一边翻阅在圣玛丽学院学过的解剖学和骨科学的书,一边康复练习,开始恢复芭蕾基本功。就这样,她奇迹般地慢慢恢复,重返舞台。

如今,谭元元的名字早已写满了荣耀,可直到现在,她在演出季平均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每周要跳坏四五双芭蕾鞋,每年还要在全世界跳上一百多场演出。而她已过不惑之年,跟了她19年的舞伴早已告别舞台,而她说自己只要一推开练功房的门,就停不下来了。

微评论: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曾说:“众多美的事物正是在跟痛苦的对话中获得它们的价值。”谭元元的坚持,更是像僧侣一般几十年如一日的修行和坚守。面对种种痛苦,她只会选择继续,而这般的自律终于为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个世界,永远不会辜负极度自律的人。

适用话题:自律;创造奇迹;我的舞台;痛中成长……

林鸣:筑梦伶仃洋

2018年,被喻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将全线通车。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

2009年,项目刚成立时,因为中国的技术无法比肩国际水平,总工程师林鸣请了荷兰公司来合作,面对对方提出的天价,林鳴当即决定:自主攻关。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林鸣和他的团队面对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需要将33节,每节重达8万吨的钢筋混凝土管,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处,安装成长达6.7公里的海底通道。这一项施工的技术难度,堪比“海底穿针”。这33节沉管,从E1到E33,E1安装的时候,林鸣和他的团队,在海上连续奋战了整整96个小时,5天4夜没合眼;安装E15时,由于回淤出现异常情况,不得不两次被拖回工厂,第三次浮运之后才成功下水。

在安装E8沉管的关键时刻,林鸣的鼻腔大出血,情况十分危险。“工程建设就像走钢丝,每一步都是第一步。”这句话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林鸣心中,也成为他坚定的信条。于是在做了两次全麻手术后,他立马又投入安装工作,医生只好跟着上船。

十年来,几乎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林鸣都会像“钉子”一样,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地“钉”在工地。但海底隧道建设中的辛苦,这位“不听话”的病人谈得很少,只有外在的变化暴露了一切:他瘦了整整40斤。

微评论:700多年前,过伶仃洋时文天祥感慨万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今伶仃洋上依旧烟波浩渺,但一条跨海巨龙已横空出世,背后是无数像林鸣这样的超级英雄的辛苦付出!因为这群可爱的建桥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才得以顺利完成。向英雄致敬!有了他们,才有了这些伟大的工程,才有了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

适用话题:第一次;勇于突破;追求无上限;最可爱的人……

黄永玉:生活,是很好玩的

12岁一个人出门流浪,14岁爱上当木匠,32岁成为享誉全国的画家,70岁跑去意大利游学写生,80岁给《时尚杂志》做封面模特,93岁去飙车……他就是艺术大师黄永玉。一个现实版的周伯通,一个有趣的灵魂。在《朗读者》第三季里,94岁的黄永玉利索地招呼董卿,谈笑风生,鹤发矍铄。

1968年,北京流行批黑画,黄永玉成了头号批斗对象。很快,黄永玉被关进牛棚。造反派拿皮带一下一下地抽他,他至始至终没有喊疼。回到家,黄永玉还对妻子张梅溪说笑:“今天挨了224下。”张梅溪忍不住放声大哭,他满不在乎地说:“世界不会永远是这样的!”

他们一家人住在昏暗的小房子里,为了让妻子开心起来,黄永玉在墙上画了一个两米多宽的大窗子,窗外野花盛开,阳光明媚。

年过九旬的黄永玉喜欢红衣服,手上常常拿个烟斗。人家都好奇地跑来问他养生秘诀,他说:我从不养生!喜欢睡觉、不吃水果、不运动……最爱做的是守在电视前看连续剧。白岩松曾经上门拜访黄永玉,他正在捯饬自己心爱的红色法拉利跑车。白岩松惊讶地问:“老爷子,您一把年纪还玩这个?”黄永玉回他一个大白眼,“我又不是老头儿!”

2006年,黄永玉将自己的画作和收藏,捐给湖南吉首大学。黄永玉多次表示:我手里收藏的各种玩意,不论价值如何,在我走之前一律捐出。他压根不在乎钱财名利。国家博物馆曾经为黄永玉举办个人作品展,所有人都称呼他黄大师,他一点也不高兴,拉着脸说:“我算什么大师?如今真是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

黄老对董卿说,自己已经写好遗嘱了,很简洁:骨灰不要了,跟孤魂野鬼在一起,自由得多,想我的话就看看天,看看云。

微评论:真正的有趣,都出于对这世间的深情,不庸俗,不虚伪,站在成人的花花世界里,内心始终住着一个孩子。真正的有趣,就是心里有一团火,自顾自的燃烧,哪怕路过的人只看得到烟,也不受世态炎凉,炙热如初。在黄永玉的身上,你能看到真正的天真浪漫,他永远活得天真坦荡、自由自在。

适用话题:渴望自由;你的样子;高贵的灵魂;让生命闪亮……

“现代愚公”斯那定珠:倾尽所有开山筑路

他13岁走出大山,跑过马帮、当过“倒爷”,积累了几千万资产。28年后不图城里的安逸享受,毅然“归来”,为家乡修出一条“天路”,建起4A级旅游景区,为乡亲们打开致富之路。他就是康巴汉子斯那定珠。

巴拉格宗村位于香格里拉的深处,落后封闭,与世隔绝。一次意外受伤,让十岁多的斯那定珠第一次走出村子,但他的左眼因为耗时太久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斯那定珠失去了左眼的光明,却第一次看到电,看到汽车,看到了另一个更加光明的世界。回村的路上,他坚定地对阿爸说:“以后长大了,我要修路。”

四十岁时,斯那定珠在家人的反对、乡亲的怀疑甚至阻挠下开始修路。可要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天路”谈何容易,在修路的过程中,斯那定珠历经万难,面对村民们的不理解、不信任,他倍感难过,自己变卖了家产的钱却还是不够修路更是让他心痛、发愁。尽管如此,他依旧没有放弃,十年之后,这条全长35公里、有52个发卡弯、海拔750米的“天路”终于通到了村里。正是斯那定珠所做的一切,让故乡在地图上有了被标注的位置,昔日的贫困山村变成了如今的“富裕村”。

微评论:斯那定珠说:“我到过中国很多的地方。但是我从来没有忘记过故乡。”故乡不应该离散,故乡人不应该统统走失,而路,让人回乡。斯那定珠奉献了自己的金钱、时间、精力,却给家乡带来了巨大改变,给村子换取一条生命的天路,一条通往美好幸福的路。

适用话题:乡愁;回家的路;归来;奉献……

【经典语录】

想念,让日子变长了,让不及的人变近了,让我们最终明白,想念是拥有的另外一种形式,他想我,我想他,想念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有温度。

生命是多么深邃的话题,它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极致的体验。生命可以是能够被毁灭但不能够被打败那般顽强,也可以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那般博大。生命如果有颜色,会不会看上去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和《星空》;生命如果有态度,是不是听上去就是贝多芬的《田园》和《英雄》。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是道路两侧最特殊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毕竟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随着时间的流逝,纪念日可能会被淡忘,但是,它绝不会消失。

除非到达终点,没有人能够评价等待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在于因为希望,所以等待;更在于因为选择了等待,所以,看到了希望。

小孩看世界是用心,大人看世界是用眼睛,但是眼睛往往会骗人。

浪子之所以能成为浪子,是因為他还有故乡。

我们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清高的旁观者,也不是只赚不赔的生意人,我们应该是其间的一个分子。

谢谢的背后,有时候是恩重如山的相助;有时候是不动声色的善良。它也教会我们应该如何去爱这个世界。

“路”这个字是由足和各组成的。 仿佛告诉我们,路在脚下,各自有各自的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