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故事:那年那信,看清来时的路

作者:未知

我妈妈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们发新闻。她不会给我们发穿衣啊、做菜这些,她发的都是精神层面的。有时候她看到没什么好传播的,就会在群里说“今天什么也没有”,我就会赶紧在我所关注的内容里面找一些私信发给她,让她再发给大家以享受传播的快乐。

素材运用方向: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敬一丹母亲的故事可用于“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终生保持好奇心”等文章。

77届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

敬一丹的大弟弟是传说中的 77 级。77 级,神一样的存在。“文革”之后恢复高考,率先走进考场,首先改变命运的,就是 77 级。

能够在1977年考上大学,靠的是自学和自制力。

1972 年以后,学校的秩序慢慢恢复,已经上中学的大弟经常在信里说到自己的学业,明显看出他对学习的专注:

數学好几次测验,都是满分,语文是 90 分以上。我的体育是最好的,100 分。语文 99 分,地理 96 分,俄语 92 分,数学 91 分,文艺 80 分,政治 66 分。咱家的管灯现在已经安在前屋了,很亮堂,我们三个天天在这屋看书、写东西。小弟现在也学会看大书了,现在正在看《过年》这本书。

1975 年,大弟愈发感觉到在学校学习上的不满足,他有了自学意识,他在信中告诉敬一丹:

我们这个班,名字叫电工班,可实际上开学一个月了,就正正经经地上了那么 10 多天的课,而且是断断续续的,没有什么系统性。学起来糊里糊涂,还不如不学,但终究自己还是要抓紧时间自学的,自己去实践。

我准备把咱家那屋的管灯安上。现在,我已经有一套电工工具了,这些东西往皮带上一别,也像一个电工了。我的那个收音机已经安好了,现在正在调试,用不了几天就可以响了。

1975 年,大弟毕业了,那时的政策是,家有俩知青下乡,第三个孩子可以留城。敬一丹和姐姐都是知青,于是,大弟留城当了工人。那段时间,他特别喜欢读书,把家里放在床底下箱子里面的书全看了。

他在 1975 年写给敬一丹的信中说:

在中学时,我没有学习好,特别是数理化、外语都没有学好。今后,我打算复习全部中学课程。另外,学习英语,我拜大姐为师了。

大弟以拼命的精神自学,坚持复习功课,每天几乎学到夜里 11 点,白天见缝插针,真有点儿钉子精神,不倦地学习。

1977 年 10 月,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一直处于蓄势状态的大弟,看到了光,他写道:

今天,我很激动,因为正式报了名,上大学——这是我多年的愿望,但究竟是不是会如愿呢?

今年的招考制度有了极大的变革,这个变革彻底地改变了那种无视学习成绩好坏,都可以上大学的办法,实行的是一个任人唯贤、广开才路的新政策。我欣逢这样的盛世,一定要把握好机会。

大弟最终被吉林大学录取,从 20 岁开始,他的大学生涯开始了,他把它看成是一生事业的开端。

素材运用方向: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再艰难的年代,学习自觉都可以帮人走出一条不凡之路。大弟的经历适用“时代之子”“拼搏精神”“自我管理”等文章。

【素材演练】

敬一丹的这本书写得非常的朴实,选取的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件件的小事情中,却给人以浓浓的爱意与感动。生活中,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给你思考与温暖的小事情呢?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