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演练

作者:何文魁 张晗

参战学校:浙江省新昌中学

指导教师:何文魁 张晗

对于初见之美,不少同学只能单纯从这一概念的本身探讨,例如“初见之美是一种我们应当珍惜的美”,而忽略了其带给我们更高的价值意义。林侃同学恰恰是做到了这一点,生命的初见是一种美,而生命就是一个圆,我们为一个目标不断努力,那些看似遥远的胜利也依然是属于初见的美。文章哲理隽永,含义深刻。

俞怡朵同学紧紧把握住“初见之美”的主题,用含蓄流丽而又清新自然的笔触,将老人珍惜美好初见、终生守护大山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诗意与温馨。文章以倒叙手法交代了老人的生活现状,再为我们揭晓她过去的故事,结尾再次点明主题,使文章情感更加真挚感人。文中对山中的景色描寫优美而有情趣,“她”与少年的交流完美地诠释了初见的美好。

拓张生命之圆

□浙江省新昌中学 林侃

关于生命有一个很著名的比喻:生命好像一个圆,半径越大,所接触到的空白和未知也就越大,你的世界就越加广阔和美好。我想这个比喻也很好地解释了何为初见之美。试问,谁会不沉迷于那种为自己的生命开拓出一些新鲜、未知而充满生命力部分的幸福感觉呢?

马亚伟在他的文章中不遗余力地赞美了初见之美,号召我们去探寻和发现那些初见的美好场景,因为那些近在咫尺的初见,往往被很多人所轻易忽略。这个问题其实有许多人从未加以考虑,他们容易对远方产生幻想和憧憬,与此同时,他们也容易对未知表现出恐惧和退缩,因而心甘情愿地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但细细品味“初见之美”这个词我们就会发现,它并非只有快乐的部分。面对新环境时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挑战、不安、激动和加快的心跳,都是初见的一部分,如果缺少了这些事物,初见之美也就不成其为初见之美,生命也将从圆被压成直线。

可直线只能单调而无限地持续延伸,所以才会情不自禁地渴望去往陌生的地方。一位苏联作家曾在书中这样引他画家朋友的话:“冬天我想上列宁格勒那边的芬兰湾,那有俄国最好看的霜。”我想陌生的远方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在初见时就紧紧抓住旅人的心,因为陌生之地更能使人们集中注意力,使大家可以更加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释放出人身上最本源和最天真的情感,更能自由而随性地展开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到环境中。也无怪我们总是可以在远方找到平时日常生活中没有的东西,例如在遥远的芬兰湾,我们可以看到最好看的霜。

我想,也许所谓初见之美,在某种意义上不只是未知之境,也是陌生之人。三毛的游记《万水千山走遍》包括在多个国家的见闻,可偏偏其中的内容没有许多描绘风景的文字,而是花了大量笔墨在旅途中碰见的人身上。这些初次见面的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在旅行中你只能了解到一个侧面,但这样短暂的相遇、相识,随后离散,可能就是于远方初见的美好之处。孙未说到远方去不是为了逃避自己,恰恰相反,这是一个觉察自我的过程。而觉察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与陌生人初见的过程,我们看见其他人的侧面,了解到更多的美,丰富了自己的人生,扩大了那个圆的半径。

只是太多人没有理解,或者是理解了却没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美丽。他们害怕陌生环境带来的压力,毕竟初见从某种意义上更是一种挑战,我们难免会不适应,在无所适从中退却着推脱或溜走。但其实真正重要的是体味个中的万般滋味,从其中寻找并努力感受到美好的部分,勇敢地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尽可能多地尝试一切新事物,哪怕是一片风景、一首曲子、一本书、一个人,都要用心对待,以此在生命的圆里填充更丰富的内容。

初见之于我们的意义,就在于一次次地放大我们生命的半径,一遍又一遍地让我们感知到更多的空白,期望接触到更多的美好,以渴求画出更美满的圆。当然,这个圆必定不尽完美,但是为着这个目标作出的每一次努力,可能都是初见之美吧。

守山人

□浙江省新昌中学 俞怡朵

雨霏霏,春色浓。

老人行走在茶园深处,四周涌动着绿意。似乎总有一种熟悉的触感撩拨她的心弦,青葱的绿叶随着她的脚步浅斟低唱。

出生于城里医药世家的她,当年随父亲来大山寻药。少女时代的她头一次与大山相遇,带着青涩与好奇在山林里畅游。“这里真好,真想永远待在这里。”她满心欢喜,直到山头最后一抹红霞被月亮赶走,她才恋恋不舍地想起回家。

贪玩的她早已迷失在山林深处。幽幽山峦显出骇人的寂静,沉沉夜色笼罩下,前方一片漆黑。她着急落泪,可四周只有冰凉的山风回应。

“姑娘,你还好吧?”背着竹篓的少年从树丛钻出,见她眼角含泪,便从衣兜掏出手帕,温柔地递给女孩。

她微微抬起头。面前的少年眼神灵动而澄澈,蓬乱的发丝间弥漫着草色清香,黝黑的皮肤在月光下泛着古铜色的光芒。

“我……我迷路了。”凝望着少年带着善意的眼眸,她羞红了脸,偷偷用袖子抹去眼角的泪水。

“你别怕,我带你走出去。”少年拉起她颤抖的小手,行走在山路上。夜色渐浓,月光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在叶缝中偷偷窥探。她不时抬头凝望着少年,内心划过一阵悸动,脸颊泛起微红。山风微凉,女孩衣衫单薄,不禁打了个哆嗦。少年感受到她手心的颤抖,停下脚步转头望向她,在眼神碰触的刹那,两人都飞快地把头扭向一边。

“你……冷吗?”少年黝黑的脸颊上泛着潮红,脱下外套给女孩披上。“谢谢……”女孩欲言又止,微风吹乱了她的发丝。

终于走出大山,远远便听见父亲急切的呼唤。少女飞奔向父亲怀中,羞涩地凝视着少年远去。竹山深处埋下了她对少年懵懂思念的种子。第一次,她深深恋上了大山。

初见时的留恋伴随着成长。于是,少女满怀期待地又一次来到了这座山城。然而,年少记忆中的景象却消失了。大山光秃,天空灰暗,深嵌在回忆之中的绿色已不见踪影。

突然,一道悠扬的山音穿过浓雾,不远处迎面走来一挑着茶叶的男子,扁担吱呀声伴随着他愉快的歌声此起彼伏。扑面而来一阵熟悉的清香,幽幽触动着女孩的心弦。她抬起头细细端详着男子,心中泛起一丝涟漪,真的是他吗?男子惊愕地望着她,嘴角露出笑容:“原来是你啊……”。 在久违的笑声中,竹山似乎又灵动起来。

她决定留在大山,扛起锄头走进深山,开渠,播种,整地。凭着渊博的学识,她发现大山的土壤呈碱性,找到了粮食无法生长的原因。内心强烈的召唤让她决定用自己的青春去守护那份初见时的美好。

无论四季更替,她都在无怨无悔地奉献中诠释青春。

西沉的落日,在她身上打出昏黄的光影。缕缕炊烟正从屋顶袅袅升起,在晚霞映衬中分散,消隐。“奶奶,快回来吃饭啦,”远处,传来了孩童稚嫩的呼唤。

“还好,大山还是来时的模样。”她佝偻的背影里掂量着绿意盎然的大山,她的青春铭刻在山间的一草一木,绿得苍茫。感谢大山,感谢初见。

(编辑:李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