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动于情,情起于心

作者:廖方舟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語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选自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训练)输出文字本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写作时,常常思绪万千但言不尽意,掌握娴熟的文字表达就能愈发顺利地将眼之所见、心之所感传递给外界。

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街道和楼房凸现在它之上,是一些点和线,而它则是中国画中称为皴法的那类笔触,是将空白填满的。当天黑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几乎是波涛汹涌,几乎要将那几点几线的光推着走似的。它是有体积的,而点和线却是浮在面上的,是为划分这个体积而存在的,是文章里标点一类的东西,断行断句的。

——《长恨歌》王安忆

点拔:以俯瞰的大视角,审视弄堂在上海这整座城市中的姿态,并将弄堂的印象从观感中抽取出来,通过对比,使抽象的表达具体化。它既是点和线之间的空白,也是光明背后的暗,它既拥有色彩,也拥有空间

远处有一摊亮光,那是退潮的大海。水面上的几块礁石尖撕破了这光亮的表层。沙滩上躺着几条渔船,不远便是黏糊糊的立方形石头.那是被胡乱扔到海堤脚下护堤防波的,石头与石头之间有洞隙,塞满了蠕动的东西。在外港的进口处,一条挖泥船矗立在阳光耀眼的天空下。每到晚上,它便轰鸣吼叫,喧嚣之极,直到午夜。但是每星期日,工人们上岸走走,只留下一个人看船,因此挖泥船便安静下来。

——《恶心》萨特

点拔:以光亮引出大海,抓住大海在视觉上给人的直接印象,笔法鬼斧神工然后,再具体而微地将这片海域、海滩细节化,赋予人味 作者以大见小的方式告诉读者,这不是作为景观的海滩,这是生活化的、供人劳作的海滩。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椿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河中涨了春水,到水脚逐渐进街后,河街上人家,便各用长长的梯子,一端搭在自家屋檐口,一端搭在城墙上,人人皆骂着嚷着,带了包袱、铺盖、米缸,从梯子上进城里去,水退时又从城门口出城。

——《边城》沈从文

点拨:沈从文的文字清澈温厚,无刻意而为的矫饰。他以白描的方式将茶峒依山傍水之秀丽、民情风俗之淳朴,缓缓而自然地展现给读者、码头、篷船、水上的货物、岸上的人家,是茶峒最亮丽的风景。

这儿山上的尖塔,唯—看得见的—座高塔,现在可以看出是一所住宅,也许是主宅的塔楼,它是一座单调的圆形建筑,有一部分优雅地爬满了常春藤,一扇扇小窗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有点儿疯狂的模样,塔顶像个平台,上面的堆蝶参差不齐、断断续续、支离破碎,在蔚蓝的天空里,仿佛是一只孩童的手胆战心惊或马马虎虎地画出来的。它就像是一个积郁成疾的居民,本来应该被关在屋内最偏僻的房间里,现在却钻出屋顶,站直身子,向世人显示。

——《城堡》卡夫卡

点拨:这段关于尖塔的描写,亮点在于比喻的匠心独运一个圆形建筑单调、呆板的形象,通过恰到好处的比喻,即刻在读者脑海中丰满、富有人情味儿起来。本身冰冷无生命的物体也被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意义,它是有故事、有历史、并且有情绪的。

我的摘抄本

无人不身处于空间之中、物体之间。心有所触,山川湖海皆入我眼;情若无鸣,日月星辰也不为所动。即便你从未领略过塞北江南,但书中也有万水千山,请记录下这永恒的瞬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