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村庄

作者:徐舒墨

作者自画

“开朗?慷慨?洒脱?诙谐?”或“善良?淳朴?宽容?大度?”……自我介绍嘛,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掰着指头数一数,看自己身上有没有一点能沾得上边的“优点”。但这么一来,总感觉怪不自然的——太脸谱化了。好吧,如果非要给我找个特征,那只能是“懒”了。不过想想未来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情等着我去经历,又觉得不能一直这么懒下去。所以,这就是我,一个纠缠在懒与不懒之间,并期望成为那个“完美自己”的人。

墙角断茎,零落成泥;青砖红瓦,斑驳成画。童年时的我,轻快地踱步在铺满泥泞的小路上,迎面清风盈盈,鼻底草香悠悠。抬起眼,那方朦胧、轻巧的天穹,迷蒙地罩在小村上面,仿佛只属于这里……

在小小的孩子心里,莫大的乐趣便是发现一些新奇的事儿。记忆中的小村,便是这样的“乐土”,每每在假期回乡的日子里,总会为我带来许多惊喜与趣味。

爷爷奶奶退休后,回到乡里住。那是一幢里外都很大的房子,奶奶在房前的院子里,围起了一个大鸡笼。我便时常站在笼子边,端详着笼里那群呆而肥硕的鸡。这些鸡,时常“咯咯”地叫唤,但声音的力度、缓急却时有不同。闲来时,只是断断续续地低声咕噜,你一言我一语交相呼应,其间还夹杂着几声扑扇翅膀的响动。有时,有两三只鸡不知如何便起了纠纷,于是便会有一连串尖锐的鸣叫声急促响起。接着整个鸡舍里,黑黄交错的鸡群都开始七嘴八舌,躁动起来。我便恶作剧般,伸脚去踢鸡笼的围栏,那些呆鸡每次都被吓得惊跳起来,四处乱窜,宛如大难临头了一般。曾有一只矫健的,竟然“飞”起一人多高,双脚钩挂在笼子上,翅膀拼命扑腾着,像是要破笼出去,只可惜坚持了没有半分钟,那肥笨的身子便将它坠了下来。

看着它们惶惶失措、战战兢兢的样子,我吐吐舌头,又去一旁的铁桶里抓一把谷子撒给它们,以示安慰。这一招很奏效,这些前一刻还在四散奔逃的鸡,立刻被食物吸引,一窝蜂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低头啄食。我一面饶有兴致地看它们迅速把谷粒啄食干净,一面又有些好笑,这些鸡只要有一把撒下的谷粒,便能转瞬间将之前的诸般惊吓忘得一干二净。

离开纷闹的鸡笼,我也爱爬到平顶上去坐坐。这里被勤劳的奶奶打理成了一个静谧的小花园。阳光跳跃在鲜花和绿植上,晾晒的衣服在微风中轻轻地舒卷摇曳,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爽朗的味道。拿一卷书,搬一把小凳,寻一片阴凉处坐下来。看着四周绿意在红瓦间交映,不时有花香沁来,真是一种极好的享受。

奶奶喜爱植物,除了平顶上、院子里的各类花草外,在离家不远处,她甚至还开辟了一片大菜园。园子里种满了各类菜蔬,我多半都不认识。每到园里,只觉得满眼高矮错落,大小纷呈,一派眼花缭乱,简直就是进了“百草园”。

在菜园周围,还种有几棵树。夜晚躺在床上,隔着窗户望出去,便能瞧见那些粗壮挺拔的剪影。在周围茂盛的草丛间,在四处细密的虫鸣里,在几乎吞噬了一切的夜幕中,它们隐约地浮现出来,颇有几分神秘的况味。而这幅临睡前的画面,竟在我小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奶奶是一名医生,在当地颇有一些名气,虽然退休了,还是有人常常寻上门来找她瞧病。奶奶性格开朗、大方,极易与人相处,因此和周围几条街的众多邻居们都是好朋友。天气好时,老太太们常常围坐在屋后的一块空地上,每次见到我,都会大声招呼着我的名字,我也一一向她们问候。还常常会被拉住,嘘长问短,半天不肯放手。不过,她们极为和蔼慈祥、热情亲切,与她们聊天,也不会感觉厌烦。这时若奶奶来寻我,她们便会不吝言辞地极力夸我“懂事”“乖巧”“有礼貌”云云。奶奶嘴上总是客气着帮我谦虚,而我在一旁,心里还是会有点小小的窃喜,这真是让人愉快而温馨的体验。

在家里周遭都玩腻了,最想去的就是三舅公家了。那里更大,也更“有趣儿”。

三舅公家有前后两个大院子。在前院里最吸引我的,就是院子中间用水泥砌起来的大水池。水池中养着一些鱼儿,边上还放着渔网。唯独有点不好的,就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池子太高了,渔网太重了。大人们经常坐在院子里喝茶聊天,我和表弟表妹们便踮着脚在池中捞鱼。池子上面半掩着盖子,底下的光线有些暗,鱼儿们又极为机敏灵活。别说大多数都藏在水底,只隐隐约约能看个轮廓,就算有几条胆子大的,就大方地浮起在你眼皮底下,也是看得见抓不着。旁边的大人们见我们几个满头大汗、手忙脚乱的样子,便会笑着过来,教我们捞鱼技巧。

只见他们缓缓摇动着渔网将鱼儿慢慢逼到一处角落,然后找准方位,确定时机,计算好力道和角度,忽然迅捷无比地一抖手,“哗”的一下,就有一两条鱼当即“落网”了。虽然在一旁聚精会神瞧了半天,可一换我们小孩子上来,却还是屡战屡败。

后院比前院略小些,边上是厨房和吃饭的地方。逢年过节,亲戚们就聚集起来,在这里摆上大圆桌,欢聚畅饮。这便是我最喜悦、最兴奋的时刻,也给我留下了最难忘、最温暖的回忆。我们是一个关系极密切、极融洽的大家族。每当欢聚一堂,无论发现缺少了谁,我心头的失落感都会油然而生,总觉得遗憾、不够完满。我从小就这样,喜欢人多,喜欢热闹,喜欢这种亲情浓郁的归属感。

小孩子不需要什么华丽的、广阔的建筑或雄奇的、壮观的美景,对于童年,一个小小的村庄已经足够,它小得熟悉,小得有趣,小得温馨,小得美好。

小小村庄,足够,足够!

创作感悟

自打一岁多离别故土成为一名“深圳人”,一晃就是十三年过去了。不过这期间每年又都会回那么一两次家乡。所以,对于故乡倒是从未有过那种经年累月,数年、十数年的“阔别”。就在这么来来去去中,经历了三十多次回乡和别离了吧,于是对故乡的牵挂成为了一种固有的习惯,像是迁徙的候鸟或洄游的鲑鱼。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当看到黑板上的题目,看到老师板书的四个白色粉笔字时,忽然便有一种感觉——对于故乡,那份沉淀在心底里徘徊了多年的情感,朦胧却又浓郁的印象——是时候化作笔墨了。说不上有什么大的情怀,脑中浮现的,无非是微风、阳光、摇曳枝条上的瓜果、新洗衣物淡淡的清香和亲人们殷殷的笑语,琐碎而鲜活。

新作文访谈录

Q1新作文:你对写作的看法是什么?

徐舒墨:写作是很自我、很自由的事情。把情感和观点变成文字,是自己与自己最有趣的一种交流方式。

Q2新作文:在写作中你最大的感悟和收获有哪些?

徐舒墨:写作能帮我理清思绪,舒畅心情。以文为鉴,仿佛能面对第二个自己,时时刻刻都是我亲密的伴侣、真诚的知音。收获最直接的,是应对考试的一项必备技能,哈哈。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自己的文字能表达的东西越来越多,抒发的情感也越来越丰富,越浓郁,越精纯。在进步中,我收获喜悦,在文字间,我体会自由。

Q3新作文:平时喜欢读些什么书?有没有最喜欢读的书?

徐舒墨:主要读散文和小说。散文读得比较驳杂,喜欢文字清新隽永或轻松诙谐的类型;小说主要读武侠和历史类的比较多,喜欢人物鲜明,故事性强的,读起来不会感觉太累。

Q4新作文:最喜欢的作家有哪些?或是对你写作影响最深的人?

徐舒墨:喜欢的作家很多,各个时代和类型都有一些:鲁迅、老舍、朱自清;龙应台、张晓风;余光中、毕飞宇、余秋雨;金庸、大仲马、小仲马……步入中学后对我写作最有影响的人应该是张晓风和余光中。张晓风有种天马行空、惊鸿一瞥的感觉,让我仰望到了一种文字所能触达的新境界;余光中自然、纯质、幻美的语言,情景合一的描摹手法,让我明白文字间能表达如此奥妙的情感、生动的事理。

Q5新作文:对同样喜欢写作的同龄人,有没有想说的话?

徐舒墨:平时多读多看,心中自有丘壑。下笔前主要是先构思好大致的谋篇布局,明确文章脉络和结构,下笔时则放开拘束、自然发挥真情实感即可。总之,写作应該是一件放松的事情,无需太刻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