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

社会关注度★★★★★

作文适用度★★★★★

9月15日,中美贸易冲突最具有标志性的一天。对于华为来说,这毫无疑问是痛苦而艰难的时刻,但这或许也将成为华为乃至整个中国芯片产业涅槃的开端。

2020年9月15日,注定将是载入中国芯片及半导体研发历史的一天。120天缓冲期过后,美国商务部针对华为及其子公司的芯片升级禁令正式生效,台积电、高通、联发科、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公司正式“断供”华为。一年多来,华为经历了三轮打压和制裁,美国政府无理抹黑、以举国之力打压一家中国科技企业,自家設计的不给造,别人生产的不许买,今年秋季上市的华为Mate40手机搭载的麒麟9000芯片,可能将是最后一代华为高端芯片,成为“麒麟绝唱”。美国的疯狂打压彻底堵死了华为通过商业途径从外界获得芯片的渠道,也直接把华为逼入了“无芯可用”的困境。

铁幕落下,至暗时刻。“华为在手机市场的竞争力与市场份额均将受到负面影响,最好境况为华为市占份额降低,最坏境况为华为退出手机市场。”电子产业分析师郭明錤说。而就在今年第二季度,华为第一次登顶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但这也可能是长夜来临之前华为手机最后的一座丰碑。

9月10日,华为第二届开发者大会如期开幕——也许不是巧合,这个特殊的节点恰恰临近美国对华为芯片实施“断供”的日期。面对打压,所有人都在关心华为“未来路在何方”,所有演讲的华为高管都没有直接给出回答,不过,在演讲开始前大屏幕上打出的两行字已经给出答案:不停止,不暂停,一起努力!华为以这样的开场白透露出意味深长的信息。

“因为没有中国芯片制造业能支持,面临着没有芯片可用的问题。”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坦言,“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生产,华为没有办法生产。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只做了设计,这也是教训。”

经过此次芯片“卡脖子”,尽快打造可自控的芯片供应链或已成为华为不得不做的选择。“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或将加剧,长远来看,华为需要建立一条‘去美国化的芯片供应链,否则脖子永远捏在别人手里。”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华为不会放弃芯片业务,将继续投资海思,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力争早日打通研发和制造全产业链,为华为产品提供高端芯片。据华为研究专家、《华为国际化》作者周锡冰了解,华为已经在投入相关项目。此前曝光的华为“塔山计划”就包括在今年年底搭建一条完全没有美国技术的45纳米芯片生产线,同时还在与国内厂商探索合作建立28纳米的自主技术芯片生产线。周锡冰认为,综合国内外芯片企业情况,华为或将与欧洲企业合作完成“去美国化”产业链,预计乐观情况1至2年内可完成搭建,突破重围。也有专家认为,深耕5G或许能帮助华为度过“寒冬”,但华为真正的突围,或者说翻身仗依然要寄望于海思——“华为的竞争力在海思,华为的软肋或卡脖子的关键点也是海思。海思将代表华为突破美国封锁。海思的发展还是要站在未来看海思,海思应该具备‘突围的潜力,也是目前能代表中国突围的先遣队!”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曹钟雄如是认为,“华为是第一个信标,代表了未来中国科技内循环的道路。”

绝望、压抑的心情到顶点之时,向死而生的勇气便油然而生。除了为产业链寻求替代方案,华为正在布局移动生态的艰难探索之路。9月10日,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宣布,明年华为的智能手机将全面升级支持鸿蒙2.0操作系统,全球苹果和安卓之外的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破土而出。

“困难是一定有的,但我更愿意看到它积极的一面,正是因为这样的限制,我相信中国所有的行业都该清醒了,我做软件20多年,有发自内心的感触。我们不能说中国的高科技行业不繁荣,因为那么多所谓高科技企业进入到世界500强,但真正看一下,这样的‘枝繁叶茂是非常危险的,瞬间就可以被推倒。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芯片制裁这种事反而给了中国产业界去重新构建的一个绝好机会,没有选择就是最正确的选择。”在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看来,芯片的断供揭开了中国IT行业所面临的“根”的问题,芯片问题反而给了企业反思,限制反而让大家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危、机并存。

“‘鸿蒙的问世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让中国有机会跨界把更多平台的力量聚合起来,让中国自己的软件的‘根长出来,‘根扎得越深,才越有可能长出参天大树,才会有郁郁葱葱的森林,那才是长久的枝繁叶茂。”王成录的回答声音不高,但缓慢而有力。面对iOS和Android早已构建起来的生态“护城河”,华为鸿蒙想要立足,甚至三分天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对于华为而言,这是志在必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关键一步,“自力更生,从软件方面打响突围战”,跨过之后,就是属于自己的大江大海。

“曾经,我们在很多方面,希望能够用更省事的办法解决问题,所谓‘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实践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其实华为所面临的芯片问题,也正是我国科技领域的一大短板。此前我国的芯片就是大量依赖进口,甚至一度进口额远超排名第二的原油进口额。而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的‘短板最终还是需要中国人踏实创新来解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表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华为事件是全民的“警醒剂”,有积极的一面。

应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美国接连制裁华为背景下,加快发展自有核心技术的重要性突显。8月4日,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强调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有消息称,对于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政府将给予更高的优先权,直到真正实现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独立自主,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而2019年我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总书记的讲话直指问题关键。习近平总书记使用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一词指出,要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加强基础研究等方式加强科技创新。这也意味着随着华为事件敲响警钟,中国芯片产业已然意识到了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巨大重要性,源头创新被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9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面对美方的无理行为,我们把美国‘卡脖子的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集中全院力量聚焦、研发芯片和光刻机等国家最关注的重大领域攻关!”

“没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每一位开发者,都是华为要汇聚的星星之火,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9月10日,华为消费业务CEO余承东在华为2020年开发者大会掷地有声地说道。

当晚22时左右,就在芯片断供“最后期限”日益临近的这个夜晚,华为松山湖研发基地——这座容纳2万多名华为员工、其中包含70%研发人员的基地里亮灯率仍然超过90%。这里似乎一切如常,办公室里并没有多少关于禁令的讨论或焦虑,环湖零零散散健步走的行人和绵延不绝的虫鸣,依然向世人展示着“危机中的平静”。当外界认为华为企业即将走上“陌路”,迈进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时,华为却又在努力制造出一片又一片光明——“没有人能够熄灭满天星光!”

今夜,让我们也一起,为华为点亮满天星光。

●媒体评点:美国动用国家力量“全面断供”是对华为的凶猛围剿。但当全世界都认为华为将按下“暂停键”时,它却选择按下“开始键”。高通等美企断供,海思芯片“一夜转正”;谷歌宣布停止合作,鸿蒙系统横空出世;“芯片制裁”持续加码,“南泥湾”项目火速启动……以长远目光看,中国从来无惧“卡脖子”,也不怕“被封锁”。从两弹一星到高铁、大飞机、卫星导航系统,七十余年来,我们本身就是在突围中一步步崛起的。眼下,中国芯片产业正在进行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许是中国芯片产业涅槃的开端,其胜负要放在5年、10年乃至更长的时期来评估。这几年毫无疑问会是华为痛苦的几年,多的是悲壮,但更多的是激昂,9·15不会是华为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北京日报》、海外网)

◎话题拓展:倒逼攻坚;绝地反击;产业涅槃;自主研发,源头创新;中国“芯”突围进行时;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把“断供”危机变成突围契机;灯塔与星光;韧性的强大;伟大都是熬出来的;华为事件敲响警钟;理性的反思……

(资料来源:《新京报》《中国纪检监察报》《证券时报》;中国新闻网、观察者网、深视新闻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