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小甜点

作者:李晓菲

学校放假前,妈妈照例打来电话,问我想吃什么甜点。我的答案从没变过:“妈,您看着办吧,随便做啥都行。”妈妈打断我的话:“你还是报一下吧,否则我做好了,你又说不合口味。”我说:“只要是妈做的,我都爱吃。”妈妈说:“别贫嘴。不说具体,就没得吃。”我说:“那我就点啦!南瓜小猪,葡萄干蛋挞,银耳大枣羹——老规矩,您自己做,不许买现成的!”妈妈笑道:“菲菲乖,妈一会儿就去做。”

我爱吃甜点是从初三那年开始的。那一年,我感受到巨大的学习压力——物理课上的力学还没搞清楚,电学又开始了,班主任天天激励我们努力考重点高中,我觉得自己就像钟表,而班主任的言行则像无形的发条,一圈圈地拧着……

我的脾气一天比一天大,对妈妈做的饭菜越来越挑剔,甚至有时整天不想吃饭。妈妈断定我的胃不好,领我去看中医,但我拒绝吃中药,嫌苦。大夫建议用生姜、红糖和白胡椒熬水喝,暖胃又治胃,可我天生对姜反感,因为它辣,白胡椒也辣。妈妈简直愁死了,听从别人的建议买了料理机,把生姜打成浆掺到肉丸子里给我吃。

我的胃渐渐好了,我却养成了挑食的毛病,不吃大街上卖的食品,觉得它们不卫生。妈妈只好天天亲手给我做,吃腻了肉,她便变着花样儿给我做素食。我喜欢吃南瓜饼,妈妈便先把南瓜削皮去瓤,在高压锅里蒸,然后用南瓜泥儿和面,面发好后做成小猪、小兔的模样,再上锅蒸。看到那些生动的动物形象,我食欲大涨。

转眼到了初三下学期,作业多,我每天要写到晚上12点以后,还开始失眠。妈妈天天上网查找治疗失眠的方法,说最好通过食疗,因为“是药三分毒”。她试着做了一些小甜点,见我非常爱吃,就买了许多制作甜点的工具和材料忙活儿起来。

夜里,一到12点我就能听到推门声,妈妈举着一个大托盘走进房间。大托盘上有四个小盘,每个小盘里放着不同的甜点。苹果、核桃、木瓜、蓮子百合羹,妈妈说这是“平安组合”。柑橘,甜梨,蛋挞,银耳大枣羹,妈妈说这是“甜蜜组合”。南瓜饼、蒸紫薯、山楂糕、加糖奶,妈妈说这是“营养组合”。我问妈妈,如果所有组合我一起吃该叫什么。妈妈瞪大眼睛,问:“你吃得了吗?”我说:“吃得吃不了是另外一回事,我就想知道它应该起个什么名字?”妈妈笑了:“那应该是‘爱心组合’。”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的失眠真的渐渐好转了。我好奇地询问原因,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多吃甜点,血液都跑到胃里消化去了,人就会犯困。”

当我终于考上衡水中学,妈妈问我是不是还愿意吃甜点,我点头:“那还用说?”妈妈戳戳我的额头,亲昵地说:“你这个‘吃货’!”我笑了,在妈妈面前,我就是个“吃货”。而我这个“吃货”的哲学是,只要是妈妈做的我都爱吃,因为那里面凝聚了妈妈深沉的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