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1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盛大开幕,揭晓雨果奖获得者及其作品。雨果奖被誉为“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在这届世界科幻大会上,该奖项首次在中国揭晓。当天,全球科幻爱好者聚集于此,参加这个科幻文化盛宴。而海漄的作品《时空画师》荣获“最佳短中篇小说奖”,他也成为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作家。身为一名银行职员,海漄白天是“996社畜”,只在夜晚“挣脱现实引力”创作,却用爱好创造出奇迹。他是怎么做到的?
自幼被“丢”在书店,不小心爱上科幻
1990年,海漄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矿工家庭。寒暑假期间,父母经常带着他去上班,有时不方便,就把他放在书店里。年纪小小的海漄成了书店里的常客,他经常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一边查字典,一边似懂非懂地看。
就这样,小城里的新华书店成为海漄寒暑假期间的“游乐场”。他经常在里面坐一整天,流连于包罗万象的知识海洋里。上小学期间,海漄读了一本令他非常着迷的书——《珊瑚岛上的死光》。他那时压根不懂科幻文学的概念,只觉得读过后脑海中便产生了画面,内心很震撼。而《珊瑚岛上的死光》《古峡迷雾》《海底两万里》等作品,也成为海漄最早的科幻启蒙读物。
上初中后,海漄偶然从同学手中借到一本《科幻世界》杂志,被其中一篇作品吸引。从此开始一期不落地购买该杂志,正式开启了科幻世界的大门。
2011年,即将大学毕业时,海漄通过中央电视台的《走近科学》节目,了解了关于新疆喀纳斯湖水怪的事。他觉得非常有意思,便开始尝试写一篇科幻怪物题材小说——《惊情喀纳斯》。他做梦都想不到,第一次创作科幻小说,就有幸发表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还收到了800元稿费!惊喜之余,他笔耕不辍。
大学毕业后,读金融专业的海漄应聘到深圳一家银行工作。刚入职时,他感觉很新鲜,工作和生活都令他“觉得精彩”。愉悦的心情也提高了他的作品产量,业余时间他不光喜欢看书,还写了不少短篇科幻小说。
在银行当了两年柜员后,海漄转做客户经理。他从不跟家人提“996”工作制度的辛苦,而是强调这份工作带给他的“价值感”。事实上,他不仅工作忙碌,每月还要面对揽储的压力——如果不能拉来相当数量的储户,就拿不到奖金,导致他还不上房贷。
在深圳组建家庭后,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海漄渐渐远离了自己喜欢的科幻创作领域。“当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爱好和梦想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这期间我就差点弄丢了‘成为一名科幻作家’的理想。”海漄苦笑着说。
白天是银行职员,晚上做熬夜写手
作为银行里的男员工,海漄还要经常干一些力气活,比如给ATM机换钱箱。有一次快下班时,他和安保人员给ATM机换钱箱,因两人用力过猛,把一条陈旧的卡槽弄断了,导致钱箱塞不进去。两人只能戴着头盔,穿着防弹背心,在闷热的玻璃房中等维修师傅。
结果天都快黑了,维修人员还没赶到。为了解乏,海漄掏出手机,把之前随手写的短篇科幻小说拿给安保人员看。对方看完后十分惊讶,忍不住问道:“这么精彩的故事,你怎么没写结尾?应该接着写啊!”海漄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封笔”一两年了。通过这次经历,“一腔热血仍未冷”的海漄开始认真思考。他决定重拾自己的爱好和理想,向着目标坚持努力。
2016年年底,海漄在家里收拾出一间小书房后,重新开始创作。“有人说,写科幻是为了逃离现实,对我来说不是这样,我的爱好和现实之间处理得很好。简单说,就是白天为了生存而打拼,晚上则属于我的‘逐梦时分’。”海漄说,“身为一线城市一名金融工作者,白天跑单接客户,下班前还要写报告,有时又加班到很晚,只能在夜里挤时间写作。”
同事偶然得知海漄在写小说,惊讶地问他:“作为一名‘996社畜’,你不是应该每天和我一样,下班后都累得想大睡三天吗?哪来的精力写小说?”海漄对同事解释道:“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就不会觉得苦和累,反而很开心。”但留给他写作的时间实在太少了,他只能把休息时间都花到写作上,在工作中养成的自律和目标感也帮助了他。
2019年,海漄创作出中篇科幻小说《血灾》,并顺利发表。不过,当时很多读者指出《血灾》不够优秀。海漄也正视了自己作品的不足。虽然这篇小说整体描写有点粗糙,但是悬念足,情节精彩,有历史感。此后,如何塑造更加鲜活的人物,是他每每提笔前都会认真思考的问题。
由于工作繁忙,海漄的小说写得很慢,大概两三个月才能创作2万字。但他坚信勤能补拙,制定了创作计划并严格执行。
2020年,海漄的科幻作品《龙骸》发表后,在国内科幻界引起了轰动,并成为当年最受关注、最畅销的科幻小说之一。
写“中国风”历史科幻,“大刘”为他颁发雨果奖
2022年,海漄发表了短中篇小说《时空画师》。其创作灵感来源于王希孟所画的《千里江山图》,而他是通过电视节目《国家宝藏》看到这幅画的。他对这幅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天才少年王希孟的身世和命运充满好奇。
带着诸多疑问,海漄开始翻阅相关资料,最终以“经常喝咖啡,熬夜掉头发”为代价,用两个多月时间创作了这部作品。该作品在《科幻世界》杂志发表后,受到了读者和评论家的广泛好评,被誉为“一部展现中国文化魅力和科幻想象力的佳作”。海漄采用推理小说的写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推理与科幻相结合,追溯了名画创作、朝野权力斗争等故事。海漄说:“科学是全球通行的,但科幻中的历史文化和想象力,却是每个民族独特的财富。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科幻创作,不仅能让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能让我们的科幻作品走向世界。”
2023年10月21日晚,备受瞩目的雨果奖颁奖典礼在成都科幻馆举行。海漄的《时空画师》获得了“最佳短中篇小说奖”。他也成为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
各国评委认为,《时空画师》虽然只有2万多字,但它仍具有一部文学作品应有的价值,也站稳了自己的批判立场。而且这部“中国风”科幻作品独具神秘感和历史感,又悬念十足。当晚,中国第一位雨果奖得主刘慈欣走上台,为海漄颁奖。当“大刘”把奖杯交到海漄手中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不少人感叹道:“中国科幻界后继有人!”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海漄说道:“今晚,在成都,我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作为一个远离故乡、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海漄在获奖致辞中动情地说:“我每天计算着我的时间,计算着我的收入,但在下班途中,在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我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他说自己并不算是一个有天赋的人,能获得本届雨果奖,离不开长期的读写积累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因为受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福建土楼的启发,接下来,海漄将创作一个与之有关的科幻故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海漄将继续创作“中国风”历史科幻故事,让全世界读者了解我们厚重的历史文化。
从一名银行职员到蜚声中外的新晋“科幻之王”,海漄通过自己多年磨一剑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请守护好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时它也可以创造奇迹!
名师点评
发自内心地喜欢做一件事,不因外界的评论和阻挠而感到气馁,享受自己喜欢的,坚持自己热爱的,而成功只是“额外的奖赏”。海漄的成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因此,“请守护好自己的兴趣爱好”,说不定哪天它也可以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