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道具是最好的教材

如果谈到“家庭内行之有效的幼儿教育”,相信很多人都认为特殊的教材和教具是不可或缺的。如今百货商场、书店或网络购物平台等各种渠道,都充斥着号称“开发孩子大脑”的教材和教具。不仅如此,在一些个别例子中,商家甚至采取了煽动父母的不安和焦躁情绪的销售方法,宣称不使用这些教材,幼儿教育就无从谈起。

但是,幼儿教育并非一定要使用特别的教材或教辅玩具。即便是一些随处可见的物品,也能成为非常好的教材或学习型玩具。下面我将介绍利用家中常见的道具就可以做到的幼儿教育,希望父母和孩子都能愉快地参与其中。

图形游戏

图形问题很容易成为孩子在数学问题上受挫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前接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平面的圆、三角、方形是图形的基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些“形状”就能开始学习。

比如把正方形彩纸沿对角线对折,就成了三角形。由此可以证明“把正方形对折,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或“把这两个三角形拼起来,就可以得到正方形”。

在此基础上,父母只需告诉孩子“彩纸是正方形的”“对折后成了三角形”“再把它打开,就能看到正方形中有两个三角形”,相信孩子就能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玩“形状”的游戏,只需用到一些可简单操作及拆解的玩具或素材。

比如用到积木的游戏,也有培养孩子图形概念的效果。首先由父母做示范并要求孩子“试试看搭一个同样的形状”,或是从搭完后的积木上移动其中的一块,让孩子猜猜看是如何移动了,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游戏。

还可以使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形状,同样也是可简单“操作及拆解”的高效学习游戏。请父母和孩子一定要试试看。

数字游戏

“数字”的理解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人在教孩子“数字”时,经常会局限于孩子“能否从1数到10”“能否数到100”,以及“会不会1+1之类的简单加法”。

但是,孩子对于“数字”到底是什么并没有根本的认识,所以父母应从“数字是什么”开始教起。

话虽如此,但冷不丁地教孩子“数字是什么”只会引起孩子的思路混乱。重要的是应先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熟悉“数字”这一概念。

彩扣是简单且有效的学习“数字”的老式玩具之一。如果家中没有的话,棋子、玩具小汽车等都可以充当。只要是能用手指捏起来,大小形状相同,且有好几种颜色能区分(或好几个种类),数量在10个以上的物品即可。

可以把10个小道具排成一排数数,或从10个当中选出5个、把10个小道具平分给2人等,让孩子多做一些能意识到“数字”的小游戏。

把10个小道具排成横着的一排,对孩子说“请把其中5个给我”或“请给我从右数第5个”,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到“即使是同样的数字,各自的含义也是不同的”。

如果孩子的表现不如人意,可以把数量减至6个、4个,再让孩子尝试应该就没问题了。这种方式不限于数字的学习,在孩子不理解的情况下强制教学,只会使孩子产生自己不擅长的挫折感。重要的是略微降低难度后再挑战,帮助其树立信心。

玩游戏

现在一提到游戏,可能人们的脑海里最先浮现的是安装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的电子游戏。如果要提升孩子的智力,还是推荐实际用到纸牌或棋子的,如扑克牌、《百人一首》等牌类游戏或双六棋、奥赛罗等棋类游戏。

在做此类游戏时,用指尖移动棋子或纸牌的动作能刺激孩子的大脑。不仅如此,还可根据规则推进游戏、观察对手动作等各种要素并设法取胜,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与其一开始就选择规则复杂的游戏,导致孩子无法理解,产生挫败感,倒不如从抽王八、翻牌等简单的游戏开始吧。

奥赛罗、将棋、围棋都是能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且具有深度并能伴随孩子一生的游戏。没有接触过的人往往会觉得“难度过高,对孩子来说有点勉强”,故敬而远之。但职业选手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从小学低年级,甚至更早就开始学习了,因此不能说不适合幼儿。跟着父母或祖父母等身边的大人学,并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最终沉迷于此是年幼的孩子开始学习将棋或围棋的契机。

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大人,为了让幼儿也能乐在其中,可以准备小一点的棋盘,减少棋子的数量,简化棋路,从常见的将棋或围棋的玩具棋——“小动物将棋”“儿童四路棋”等开始接触也是非常不错的。

使用手指的游戏

众所周知,用到手指的细致手工活能给予大脑刺激,提升智力。比如下将棋或围棋,即使规则完全一致,但用电脑等设备下棋,只有大脑的一部分在活动,而实际移动棋子下棋的话,则大脑活动的范围更广。手的使用对于脑部发育来说是必不可缺的。

年幼的孩子还无法灵活地使用手指。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会越发渴望自己来做细致的手工活。比如纽扣系不上,也不求助父母帮忙,一定要自己换衣服,或是再怎么花时间,也要自己穿鞋子,等等。由于非常浪费时间,常常出现父母为之焦躁上火的场面。但我认为这些事的确能使孩子变得更聪明,所以尽可能还是让他们自己做。

话虽如此,但如果每次出门,都等着孩子自己换衣服、穿鞋子,父母的焦躁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我推荐一些既能练习日常举止,又能提升智力发育的小游戏。

比如在厚纸片上打一个小洞,用绳子穿过小洞,最终系出一个蝴蝶结的游戏,或是把不需要的衣服的纽扣部位,连同周围的布料一起剪下,练习系扣子的游戏,等等,在锻炼手指的同时,也是一种换衣服、穿鞋子的练习。

除此以外,还可以引入用到筷子的游戏。记住筷子的正确握法,也是一种用到手指的练习。准备豆子、弹珠、切成块的海绵等大小软硬度各不相同的素材,并放入玩具器皿中,再用筷子夹出的游戏正好适合孩子。

因为觉得“还是孩子”就默认一些错误的做法,那么日后的纠正将变得非常困难。其实反复的失败是极其正常的事情,所以请不要使用儿童辅助筷子,从一开始就让孩子用普通的筷子是非常重要的。

讲故事的游戏

给孩子读绘本,睡前讲民间童话,接触各类“故事”,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对于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体验。很多父母会烦恼该选择怎样的绘本,让孩子听怎样的故事等问题。其实在幼儿期,不必太注重于“教育”,孩子以及父母喜欢的绘本或故事就是最好的选择。选择无字绘本和孩子一起编故事,或选择包含大量如“哗哗”等拟声词的绘本也是孩子会喜欢的类型。

等孩子开始对文字感兴趣了,可引导看一些放大标注物体名称,且具有图鉴性质的绘本。

重要的是让孩子熟悉书本,培养其成为爱阅读的孩子。还可以利用图书馆,尽可能地让孩子多接触书籍,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的书。

自然的游戏

在孩子的游戏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接触自然”。互联网时代,足不出户就能让孩子看到地球另一端的壮丽景色。但无论是多么美妙、多么珍奇的风光,也比不上孩子实际触摸到的体验。不管是大海、高山、河流,还是森林或田野,哪里都可以。触摸来自水管之外的水,体验水的凛冽带来的舒爽,感受湍急河流带来的恐惧,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

另外,在图鉴上看到珍稀的动植物,不如亲眼在公园看到鸽子或麻雀、亲手捕捉到小昆虫的体验,请父母一定多带孩子去实际感受。

是否亲身感受过自然,将对孩子在接触到文学或艺术时的感悟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造就孩子丰盈的感受力,我强烈建议各位父母尽量带孩子去更多的地方,让孩子更多地接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