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作者:董国财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

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

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名师题解】

古往今来,以蛙做话题的诗文不少,例如毛泽东的《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段材料也让人浮想联翩,感触点很多。

提取关键词。对材料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解读,“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蜕变、成长、舍弃)“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心态、坚定目标)“ 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奋斗、改变、不图安逸)“冬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蓄积力量、厚积薄发)关键词确定后,就相当于站在一堆题目里,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选取重要事。无论叙事还是议论,要选取那些对自己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和事,才有震撼力。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他人讲述的故事;可以从身边寻觅,也可以在网络世界里检索。网络是现实生活的折射,是带有时代气息的新领域,如素未谋面的网友无话不谈,微信圈里的“重大新闻”等。叙议材料都“喜新厌旧”,尽量避免老生常谈。

萃取真挚情。风风雨雨人生路,留下多少温暖和美好的场景与动人的瞬间,一花一叶、一颦一笑,怎样触动自己的心弦,不妨畅所欲言。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寓情于叙,写出人生感悟,如“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真情实感是文章不可或缺的调料,让人读来受到感染。

采取新手法。可以采用日记体、小标题等方式,节奏明快,且叙述带有画面感,让人如身临其境;可以采用对比、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等表达手法,展示你谋篇布局的匠心与功力。

【满分作文一】

活出自己

吉林一考生

不要永远留在岸上,也不会永远留在水里,活着就活出自己。

——题记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哼起这首歌,不由得想起大姑家的二哥,此时远在新加坡,开着大货车。在我眼里,他就是一本“拍案惊奇”。他一出生,大姑的日子就打破了平静。小时候追着打,大点了哭着掐,长大了笑着骂,只因为他做了太多让人想不到的事儿。

三个月大的二哥让大姑无比怀念:“那时候多好,小肉蛋儿一样,吃饱了就睡,不饿不闹。谁看谁都稀罕得不得了,常念叨,这孩子像谁呢?”可也就一眨眼,那个可爱的肉蛋儿已经变成了可气的调皮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念书俩不顶一个,打架一个能打仨。最狠的一次是把人家打骨折了,只因那个孩子出口骂人触碰他的红线;最奇的一次是三年级的他打六年级的学生,他打抱不平,要替自己的大哥讨回公道;最亏的一次是人家带着棍棒,他赤手空拳呵护女同学,他在,女孩们就有安全感……那时候,常常是二哥在外面追着人打,回家来被人追着打,邻居常端着饭碗,欣赏“一出好戏”。气坏了,打累了,大姑拄着腰悲叹:“这孩子,像谁呢?”

念小学的二哥又成了大姑的怀念:“那时候多好,铁蛋儿一样,也就是打个架呗,抓笤帚疙瘩揍几下也就消气了。”初中生的二哥已人高马大,打不动了,大姑只能抹着眼泪掐一把,“你个犟种,不念书你能干啥?!”二哥也不辩解,看到大哥念高中花的钱越来越多,听说上大学费钱更是让人咋舌,而父母只能靠汗珠子摔八瓣挣点钱。他书念得烂,哪有脸再花父母的血汗钱?说破了嘴,掐累了手,大姑仰天长叹:“有你后悔的!这孩子,像谁呢?”

念初中的二哥又成了大姑的怀念:“那时候多好,憨豆一样,怎么也是守在身边,现在倒好,直接飞国外去了,想骂他都听不见了!”

我理解二哥,他有一颗流浪的心。在别人眼里,有份月薪四五千元的工作,有个漂亮的女朋友,已经不错,可他还是借钱签证去了外国。水太浅岸太小,他不想死守穷熬。他回国的时候,衣履光鲜,银行卡里的数字让村民惊叹。昂头走进市里最好的鞋店,一张张价签闪得大姑心惊胆战,直到二哥随意买下双人家甩卖的“便宜货”,她才心安。其实,那是店里最好最贵的鞋,二哥提前埋伏好的。大姑知道上當时,舍不得穿也不能退了,眼里闪着泪花笑骂:“臭小子,又跟你妈玩心眼!这孩子,像谁呢?”

是啊,二哥像谁呢?不当蝌蚪在水里游啊游,不做青蛙在地上蹦啊蹦,化为云雀在天上飞啊飞,寻找心中的橄榄树。我懂:他不想像谁,只想做自己。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这篇文章中的二哥显然不是乖乖男的模样,浑身充满了不安分的细胞,不图安逸,奋斗打拼,一直追求最好的生活质量。小时候不想被人欺负,长大了不想父母被沉重的日子欺负,他流浪远方,寻找心中的橄榄树。正如题记所说“不要永远留在岸上,也不会永远留在水里,活着就活出自己。”文章选材典型,选取几个片段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叙述充满生活味儿,字里行间饱含真挚的感情。结构清晰,语言明快,是难得的考场佳作。

【满分作文二】

父亲的“小鞋子”

吉林一考生

我和父亲之间隔着一部《小鞋子》。

那是一部伊朗老电影,获得过奥斯卡奖提名,父亲向我力荐:“别不看书就知道捧着手机,来,看点有营养的!”一半父命难违,一半哄他开心,我只好抛点光阴陪他看电影。

虽然电影惹得父亲一个劲儿地擦眼睛,可我真有点看不进去,感觉就像一只小公鸡被按着头吃大米。没有相似的苦难经历,在蜜水中泡大的我,怎么能理解穷孩子的小鞋子呢?哪像父亲触景生情,一看就不由得讲起了他14岁那年的经历。

14岁那年,父亲念初二。爷爷已经辞世两年,没留下什么财产,除了一间茅草房能勉强遮风挡雨外,家徒四壁。茅草房搂着奶奶一家人,不忍看着孤儿寡母的栖身之所变成葬身之地,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下午,忍痛断掉了一大块房角发出警告。奶奶措手不及,但也不得不翻盖。

好在小山村的人古道热肠,没有袖手旁观的,有人的出人,有车的出车,全村总动员。一拨人挖地基、拉沙子和水灌地基,一拨人挖土、搅拌、脱泥坯……连续几天的帮忙没有一分钱工钱,奶奶满怀感激,唯有竭力张罗好中午的那顿酒菜。父亲人单力薄,干不了啥重活儿,沽酒买菜便成了他的重要职责。因为家境拮据,钱要一分掰成两半花。打酒找镇上的酿酒作坊批发,菜肴去农贸市场选购。

刻骨铭心的是那一次。父亲买好酒挂在自行车车把上,然后推车去市场选鱼。挑那种刚死掉的白鲢,因为价格相对便宜点。他蹲在鱼摊边,佯装很内行的样子,尽量找毛病跟鱼贩杀价。鱼贩子早就看透了他的底牌,就是一口价;他身心投入,以至于忘记了一切。买下鱼,回头的瞬间,他脑子里便轰的一下子——自行车车把上空空荡荡,那桶酒呢?酒!他欲哭无泪。不但酒要重新买,还要买个一模一样的酒桶,因为那都是从邻居家借的……他再次出现,酒作坊的主人无比惊讶,弄清原委后也忍不住咒骂:“谁这么缺德,顺走一个孩子的酒!”

父亲一路恍恍惚惚,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骑回家的,那辆车不仅载着酒菜,还载着很沉重、很沉重的东西。该怎么跟家里交账呢?也许是忙晕头了,只比父亲大两岁的大伯并没察觉出异样,把找回的零钱往兜里一揣,就又忙去了。父亲傻愣在那里,顾不上饥肠辘辘,因为有比饿更难受的感觉。《小鞋子》中的那个9岁男孩可以期望通过赛跑赢回一双鞋子,而14岁的他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至今,他也没能弥补上那一桶酒的巨大损失……

听了父亲与我同龄时的遭遇,我不胜唏嘘:苦难,像一泓水潭,逼迫蝌蚪长大,收起快乐的尾巴,跳上岸去,捕虫活命。“生于忧患”啊!回头再看那部老電影,竟然入境。

我和父亲之间连着一双“小鞋子”。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在人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时代,阅读别人同龄时经历的苦难,也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震撼、得到净化,这也是本文选材的精妙之处。影片中9岁少年丢失的一双鞋、父亲14那年丢的一桶酒,成为“我”成长的教材。将电影中的情节和现实相连,双重的素材,更有说服力。题目有双关含义,语言朴实无华,叙事委婉动人,这是本文的亮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