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从未走远”素材运用指导

作者:王会升

【2019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名师题解】

面对导语式的命题作文题型,我们首先要学会解读导语,这样才能把握命题者的出题意图,才不会写偏离题,而且导语中的内容还能开启自己的写作角度和思维。这段导语,先说“人”仿佛总在身边,后说“事”始终浮现眼前,再说“情”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最后说“理”萦绕我们的脑畔;从实到虚,由浅入深,實现从时空到心理的跨越。就是说“人”“事”“情”“理”都可以写。

这道题的题眼是修饰语“从未”,就是“从来没有”的意思,就是说这些“人”“事”“情”“理”实际上已经过去,不在此时此刻,只是从心理上感觉还在身边,还在眼前,还在心田,还在脑畔。可见,“从未走远” 一题,还应该抓住关键词“远”,从心理角度去理解,即叙述的对象虽然已走远,但其影响仍留存心底,并没有走远。写作时,要有一个感悟理解的过程,即从没感觉(或漠视)到顿悟其重要意义。当然,这个意义也是我们重点要写的内容,在写作时,可以运用夹叙夹议或者抒情的方法,把主旨突出出来。

这篇作文很容易写,但是想写好不容易。因此,确定写作内容和立意的时候,一定要跳出自我的小天地,立足社会,拥抱自然,思考生活,关注文化,进而获得个性化的感悟。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显得大气而厚重,在同题的作文中脱颖而出。比如:写友情从未走远,就不如写乡情从未走远;写勇气从未走远,就不如写诚信从未走远;写爱好从未走远,就不如写传统文化从未走远……

【推荐素材】

素材一:无论我们在城市住多久,变成什么人,乡村始终是我们的老家,我们都是从乡下来的,乡村是我们的父亲母亲生活的地方,是我们的爷爷奶奶生活的地方,也是千百年来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中国是自古以来的农耕大国,我们的文化和文明是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标志中华民族文明开端的甲骨文,就是古人在漫长的农耕生产中发明创造出来的。

——刘亮程《乡村是我们的老家》

素材点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推进,致使很多人开始追逐着城市的浮华,而远离了故乡,遗忘了乡村。其实,守护乡村的文明,就是守护我们文明的根;回望故乡的景观,就是回望生命的基点。

素材二:安徽芜湖市汤沟镇三汊河社区的代传华老人,年逾68岁,全家6口人4个患有精神残疾。2009年,他帮一老板做事,代收当地农民菜籽,后老板携款潜逃,致使附近413户村民的6万多斤粮油钱无法兑现,折合钱款18万多元。后来,当地政府介入此事,跑路老板进了监狱,但他此时已经破产。代传华觉得村民们把粮油交给自己,是出于对自己的信任。尽管村民们表示这事不怪他,但代传华依然坚持要把欠款靠着自己努力还上。于是他让妻子在家照顾病情较重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女,自己带上稍微正常点的二儿子开始四处打工挣钱还债,后又起早贪黑地捡拾废品。八年间,代传华没休息过一天,没买过—件衣服。直到2017年底终于把18万多元的债务还清。

素材点拨:在这个浮华的年代,诚信在很多时候都是被质疑的,甚至有人说这是一个金钱社会,诚信已经被金钱所淹没。但是从代传华老人的身上,我们却看到坚守诚信不需任何外在条件。不管你是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诚信本就是一种固有品质,它从未走远。

素材三:2018年大年初一便被央视综艺《经典咏流传》刷屏。这部主打为中国古诗词谱曲并在当代广为传唱的节目,一经播出便迅速火爆荧屏,豆瓣评分达到了8.9分,加上《国家宝藏》《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大火的节目,近年来,央视综艺独树一帜地深耕文化类综艺节目,接连创造高分奇迹,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节目。在喧嚣的中国综艺市场上像一股清流,不仅给观众朋友们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享受,更让人们的心灵与情怀受到了滋润与启发。

素材点拨: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综艺节目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的人文情怀出现,是典雅的传统文化与大众娱乐的碰撞,不仅让观众得以在屏幕上邂逅诗和远方,更是引发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体回望。这说明传统文化一直植根于人们的血脉和灵魂之中,从未走远,或者它只是需要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