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补

作者:彭佳逸

家里有一个线团,上面稀稀疏疏地插了四五根粗细不一的针。这些都是母亲做针线活儿的时候用的,平时一直都放在阳台上的一个木抽屉里。

那抽屉的把手很干净,很光滑。母亲没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缝缝补补——她减肥后,裤腰大了,就自己改小;弟弟的衣服破了,就用布做成各种可爱的图形,再用针给缝上去;父亲的衣服划了一道痕,她偷偷拿来,在昏暗的灯光下缝补……

我们老劝母亲:衣服破了再买,没必要缝缝补补,有时灯暗了也不顾,多伤眼睛!母亲却老是有理由反驳我们:那件外套多好看,不能扔;你最喜欢那条裤子了,你舍得?这个布包还没坏,缝上就好了;那个洞不大,缝上了别人看不出来的……我们拗不过她,只好一次次地作罢。

记得我那用了三年的书包,有一次坏了——带子断了。这下可好,我积攒的零用钱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回到家后,我便把书包里的书都拿出来摆在桌上,随手把书包扔在了地上。晚上睡觉时,因想着新书包,竟睡不着觉。躺在床上,愣是把新书包的款式、颜色、花样都想得差不多了,却仍睡不着,便起来想倒一杯热牛奶喝。

走到客厅,突然发觉有些不对劲。乍一看,原来是阳台上站着母亲啊!她佝偻着身子,手中拿着的一根银色的东西在月光下闪着光——那是一根针。我很是诧异,这大半夜的,母亲拿着针干什么呢?我走近了些,借着月光,才看仔细了——母亲的眼圈很黑,眼睛眯着,她手里拿着的那些东西,一样是针,针尖已微微泛黑,露出了铁的颜色;另一样,是我那断了带的书包。她对着朦胧的月光,仔细地在那断带处缝补,只见她瞧了瞧,缝;再瞧一瞧,再缝……

到最后,不知缝了多少遍,她才放下针,把针扎在那线团上,把线团放进了木抽屉,又徐徐转过身……这时,我连忙躲在墙后,看见她把我的书一本一本地装进书包,又背上书包走了一圈又一圈,才缓缓放下书包,回到卧室。

从小到大,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母亲就是这样,宁愿彻夜不眠,也要为我的一衣一物细细缝补着,不让我有半点烦心、忧愁。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晚,我虽然喝了热牛奶,但还是失眠了。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初中部‖指导教师:余艳玲 郭春根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从古至今,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无论自己的儿女是要远走他乡,还是近在身旁,她们总要给予孩子们最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像文章中的这位母亲一样。本来,衣服破了,再买一件就是了,何必要劳心费神,一针一线地去缝补?一开始,作者以为母亲这样做是出于节俭,直到他看到了母亲为自己缝书包的那一幕,才恍然大悟:原来,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他有半点烦心、忧愁。书包带断了,作者想的是可以买一个新的换上,而母亲担心的则是带子断了,明天孩子就不能如往常一样舒舒服服地背起书包上学了,所以,她顾不上已是深夜,顾不上自己这一天的疲惫,找来了针和线,一遍遍地縫起了书包;缝好后,母亲又怕背起来不舒服,所以她把书一本一本地装进书包里,自己背到身上,试着走了一圈又一圈,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卧室去。这颗慈母心,这点点滴滴的爱与担忧,这沉甸甸的无私付出,不仅让作者失眠,更让我们感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你懂得就好。

【适用文题】懂你;那一幕,我难以忘怀;爱的付出……(鸣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