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用一生追索中华文明根脉

作者:未知

2019年2月24日,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学勤,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李先生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于一身,他精通甲骨金文,钟情简帛玺印,60余载追寻文明根脉,穿梭在历史的迷雾中,奋力找寻着中华文明隐藏其中的每一点痕迹,让中国人知道自己从哪儿来。

李學勤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四岁之前已可识字读书,父亲为他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他用两年时间学完了小学教材。1950年,17岁的李学勤对甲骨文“动了心思”,为了搞清楚这些难懂的符号,他常常跑到北京图书馆查资料。

1951年,李学勤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师从金岳霖先生。1952年,清华大学变成工科院校,李先生转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编撰《殷虚文字缀合》,从此走上了学术道路。1953年年底,中国科学院筹建历史研究所,李先生又被选中,参加《中国思想通史》的写作。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马王堆帛书、定县汉简、云梦秦简等简牍帛书的发现,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考古和古文字学方面。

从甲骨文、青铜器到简帛,从文字、历史到古代文明……李学勤始终为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而奔忙,近年来,他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免遭秦火的战国竹简“清华简”的抢救、保护与研究工作中。清华园图书馆老馆三层一个不大的工作间,记录下李学勤不知多少个日夜的拼搏。十年间,“清华简”每年出版一辑整理报告,“每次分配给团队成员整理的篇目,他都是最难的部分却第一个完成,而且是又快又好”。即便是最近一年多,一直与病魔搏斗的他依旧笔耕不辍,去世前一个多月,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做学问对他来说,是一项值得用整个人生投入的事业,是一件痴迷的乐事,是一份完美的精神追求。

热议锐评:在广博的研究领域中,李先生始终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奥秘作为研究重心,大力提倡“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他将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民族文化的传承,作为自己的责任,一生从历史中找寻,把一切交还给历史,如今他也把自己写进了历史。哲人其萎,追索不息;山高水长,精神永存。

素材运用:勤学不辍;文化传承;责任;追寻;让我敬佩的人……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