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寒门女孩张薇:“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作者:未知

7月7日,一段長6.38分钟的视频,和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女孩,一起刷爆了网络,感动了14亿中国人。她就是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作为唯一一位本科生代表发言的95后女孩张薇。站在台上的她个子小小的、声音轻轻的,但在她温柔的语气中,字字句句都带着坚持:“我始终记得曾经想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懵懂初心。推研成功以后,我决定延迟1年入学,加入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我想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这个寒门女孩来自甘肃镇原,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地域偏僻,交通闭塞,教育落后。从小到大,她很少有机会走出县城。第一次去省城参加物理竞赛,进入实验环节时,她甚至没有见过比赛所用的仪器。当她终于找到仪器开关时,实验时间已经到了。“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不同地域的教育差异如此巨大,遭遇孤陋寡闻的尴尬,短暂的失落也在我心底埋下了改变家乡教育现状的种子。”张薇说。

2015年高考,张薇以全省第14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录取。但在一堆天资聪慧、爱好广泛的学霸天才中间,基础薄弱的她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时常陷入自我怀疑。“微积分作业要比别人多花三四倍的时间,竞选班长不成功,报名实践支队长也失败了,就连最基本的运动能力也差得一塌糊涂,仰卧起坐100分只拿到了20分……”在处处不如人的失落和事事不如意的自卑中,她看见了更大的世界,也看清了自我的匮乏。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是就此认命沉沦,还是站起奋勇猛追?张薇选择了后者。“无论如何,不许退缩,不许不努力,决不许放弃。”她在日记中写下这句话。后来,她参加了辩论赛,和小伙伴一起获得了“辩论好声音”的冠军。她的仰卧起坐及格了,当上了班长,也开始指导实践支队,还顺利拿到了学业优秀奖学金。这几年她获得了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她相信,只要咬牙坚持,生活就会给你惊喜。

除了学业之外,张薇把自己几乎所有的精力都给了志愿公益这件事。四年时间,她曾前往甘肃、云南、陕西、内蒙等多个省份开展了八次公益实践。2017年寒假,张薇带队调研了家乡甘肃“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实施情况。“在甘肃特困镇殷家城的一间土窑洞里,我遇到了一位母亲和她的三个孩子。母亲不识字,父亲意外离世,家里只有一张桌子,没有台灯,但姐弟三人却学习得无比认真。她至今忘不了那个母亲的手足无措,忘不了孩子衣服上的破洞和眼睛里的光。我知道我应该做些什么。”张薇说。在这之后,张薇和同学们为这个家庭争取到了北京一个公益组织的长期支持,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回报社会的信念。

张薇说:“四年的大学生活告诉我,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是:能坚持、有担当。担当,就是要铭记清华人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坚守理想。”张薇毕业发言的视频进入公共媒体之后,激起了很多讨论,许多人赞叹“这才是青年该有的样子”,“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也会有点燃星星之火的力量”。

■热议锐评:张薇的发言之所以让公众深深为之动容,是因为她用自己身为“寒门学子”的经历,和她想要投入精力去做好的支教事业,具体而令人信服地阐释了理想与担当的丰富内涵,体现出了她身上最宝贵,也是社会最需要的优秀品质。她的选择让我们看到:哪怕是出身最贫困的学生,她们心中美妙的理想火花,也绝不是那么容易被物质和现实的诱惑所熄灭的。只要张薇这样的学生依然能够代表我国最高学府发言,我们就有理由相信:理想与担当的光芒依然足以感染今天的年轻人,我们的大学也绝不会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占领。

事实上,只要到乡村支教、脱贫攻坚的一线去看一看,我们就会发现:张薇并不孤单。许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将自己的青春投入到这些对社会、对弱势群体有益的事业当中。相比于那些腰缠万贯的成功创富者,这些充满热情的奉献者,或许更值得成为年轻人的榜样。(杨鑫宇,微信公号“海运仓内参”)

■素材运用:超越自卑;青春自信;追求卓越;不忘初心;理想与担当;家国情怀;不一样的人生选择;努力改变世界……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公众号“闲时花开”“米粒妈频道”等)

编辑/华放 关晓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