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书籍点亮生命之光

陈婷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982年,18岁的马云参加了高考,但是却以落榜而告终。随后第二年,参加了第二次高考,又以失败而告终。直到有一天,马云在送杂志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路遥的著名小说《人生》,看到书中这么一句话:“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让一度万念俱灰的马云如醍醐灌顶,重新振作了起来,最终在第三次高考中,如愿考上了大学,从而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多年之后,马云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感触很深:18岁时,我是蹬三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请以“让我们一起走进___________(横线空缺处请填写相关书籍书名)”为副标题,向同学们介绍你的读书心得,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写作指导

立意角度一:文字与思想的碰撞

材料中说,当马云无意中看到路遥的著名小说《人生》书中这么一句话:“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让一度万念俱灰的他如醍醐灌顶,重新振作了起来,由此可见,是书中的语言与“我”产生了思想上的碰撞,从而让“我”在挫折中重新找到坚持下去的勇气。引用书中的相关文字,是为了更好地诠释文字对“我”所产生的影响。考生由此点切入,可以让书中的文字与你我的思想得到更好的交流与碰撞。

立意角度二:情节与人生的共振

材料中说,马云共参加了两次高考,但却均以落榜而告终。由此可见,马云当时是处于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而《人生》中的高加林,是来自农村的高中毕业生,他在追求梦想时屡遭挫折,但是不放弃的精神激励着当时的“我”,从作品的情节与“我”的人生产生了精神上的共振,从而让“我”得到了精神上的鼓励。考生由此点切入,可以更好地在丰富作品内容方面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考。

立意角度三:作者与读者的共情

材料中说:“多年之后,马云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感触很深:18岁时,我是蹬三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读者之所以从作品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情感共振,并为其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那么其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作者的人生历程及感悟与读者产生了情感上的交流,思想上的共鸣。从作者的角度來阐释其作品内在的涵义,会更彰显文章的深度。考生由此点切入,可以更好地把作家、作品与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联系起来,从而让情感更有深度。

推荐素材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与尼采

1865年,21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一次偶然,他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例文

追寻生命中的光

——让我们一起走进《呐喊》

一考生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正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你我,都难免会不知所措,徘徊不定。路遥的《人生》给了马云前进的动力,而《呐喊》给我们带来的是直面未来的希望。让我们一起走进《呐喊》,跟鲁迅先生一起追寻生命中的光。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有你我都非常熟悉的《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药》《狂人日记》等等,真实描绘了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真实的社会生活。《狂人日记》是鲁迅第一篇白话现代文小说,在此之前他也曾抄碑文、读佛经,枯灯独坐,就这样度过了四五年的时光,当时的他也如现在的我们一样,在思索着选择的道路,只是他遇到挫折,没有轻易放弃,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呐喊》。

如其序文所言,这呐喊不是遥远旷野里简单的嘶喊,而是在“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里的呐喊,明知叫醒了几个熟睡的人,毁坏这铁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你我都无法否认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而这“希望”恰如《故乡》中所说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我们通过《呐喊》,回到鲁迅先生所生活的黑暗的时代,那时他所遇到的困难与压力估计是我们现在所遇到的千万倍吧,然而,他还在寻找着无所谓有的“希望”,这何尝不是给你我带来心灵上的震撼?

不管是为民众的解放而慷慨牺牲,鲜血却被民众当作治病灵药的夏瑜,还是迷信而又艰辛,最后还跟“我”要了香炉与烛台的闰土,不管是心地善良而又穷途潦倒,最后做了小偷小窃的事给折磨而死的孔乙己,还是做着短工度日又受尽嘲笑,却以捉弄小尼姑为乐的阿Q,他们的命运,都是那么地可悲又可叹!然而,剖析国民性,只有直视这些可悲而又可叹的生活中人,才能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鲁迅先生用其化为手术刀的笔,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本来面目,我们知道他一直在绝望之中寻找希望,夏瑜的坟墓边不是还围着一圈红白的花吗?宏儿和水生未来不也会有新的生活吗?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总要战取光明,即使自遇不到,也可以留给后人的。”所以,于《呐喊》中,跟上鲁迅先生的脚步,去追寻生命中的光,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明白,这个世上,就算没有路,也可以自己走出一条路来,那就是在绝望之中寻找希望。马云在路遥的《人生》中找到了改变自己人生的力量,而你我在鲁迅先生的《呐喊》中找到的,相信比你我想象中要多,要来得更沉重,那就是追寻生命中的光,不仅点亮自己,也要照亮他人,肩负起自己的时代使命,让自己与社会、国家一起共命运同呼吸!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评点:文章亮点有三:其一是,紧扣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很好地完成了作文要求的任务;其二是,彰显了鲜明的逻辑思辨性,在铁屋子里呐喊就是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并借用书中的相关人物事件进行论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其三,运用多种论证手法,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编辑:王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