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请为文化做减法

作者:余秋雨

很多网友问,你把古文化努力地说得大家都能听懂,现在到处都興起背古书、背古诗、寻找古代哲学家,那我们的孩子到底该读古代的多一点,还是现代的多一点?我明确地告诉大家,你是现代人,当然是以现代文化为根底。背诵和创造哪个重要?当然是创造重要,文化的本质就是往前走,就是创造。

年轻的生命是创造的生命,是充满活力的生命。如果把年轻的生命都在古诗词里耗掉了,那就太可惜了。

北京有个朋友说,他搞了一个国学班,都穿着古代的服装,小孩都在那读古文。我就问他,以后他们找工作怎么办?他们做什么工作?他说不要紧,好多企业家都说要这样的人。但是我对企业和单位都很了解,我还做过院长,我就很难想象,哪一个部门能收留这样的人?我觉得古籍出版社可以,但是古籍出版社校对的名额就两三个,早就满了。他们到哪里去呢?

我在北京大学讲中国文化史的时候,请北京大学各个系的学生,把最喜欢的唐诗列一个排行榜,排出来的是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四个人。我限定每个人选五首,这样四个人就是二十首。一些老师、家长让学生背几百首甚至上千首的诗,我就很担忧,因为背古诗的时候就等于提醒你,这样的写法你不能写了,因为这样写等于抄袭了。所以背古诗实际上是背你不能再用的文本,让年轻人找了那么多不能再用的文本,那他就会手足无措。

你自己或者你的孩子或者你的学生,他们的天性和李白、杜甫差别不大,只不过他们被很多很多的污浊困住了,李白、杜甫把这些污浊去掉了,表现了他们内在的诗性感。污浊当中有一个就是太多的文化压力,如果可以把它去掉,要相信你、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也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文化创造者。不要把文化创造的时间放到后面。好多家长认为,我让他从小背,这段时间背古文,这段时间背古诗。可是,创造的时间并不多,孩子能够为创造打基础的时间是不多的,那个最美好的最有可塑性的时间都被占用了,他以后怎么办?以后就成了一个老是听命于古代文化的人,这是没有什么出息的人,我看到的太多太多的了。所以一定要做减法,一定要为文化做减法。

我小的时候一直在农村,没有电灯,油灯又要节约油,晚上一片黑暗,没有家庭作业,也没有人看书;到了上海的时候整天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没能读什么书的人,怎么可能成为有学问的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人的脑子没有被过多陈旧的东西所充斥,他一直保持着空灵的状态,保持着感觉,保持着自己的创造力。佛教禅宗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慧能,居然一个字也不认识,他从来没想过给自己扫盲,他觉得文字不重要。

所以,填鸭式的塞塞塞,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问题。我们要尽量地减少一点。特别是我们最近有一段时间,认为老的都是好的,古代的都是好的,这是不可能的。连梁漱溟先生都说,如果按照中国古代发展下去,那到现在为止还不会有电,因为思路不在这,中国文化主要的兴趣都放在人际关系上了,不在研究科学。所以不是古代的一切都是好的,更不是老的都是好的。(节选自余秋雨8月上海书展演讲)

(若子摘自《齐鲁晚报》2018年8月26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