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知识的越好学,越缺知识的越不好学

作者:张佳玮

唐德刚先生晚年说,自己做了二十年的考证,计算机可能一天就做出来了,电脑真厉害!赶上互联网时代,任何知识都抬手即得。理论上,这可以拉平人类获取知识的成本,如此一来,人人的知识都是平等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知识者与缺知识者,差距疑似在越拉越大。随着现代学科分化,各人掌握的知識门类不同,所以很容易发生“我懂A但不懂B,你懂C但不懂D”的情况。而从个体的知识量来看,掌握消化知识的量,取决于两样: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掌握知识的速度。

那么,粗粗地给个公式:知识量=时间精力×汲取速度。时间精力与个人闲暇时间和积极性正相关。积极性与是否获得积极反馈正相关。汲取速度与教学硬件和个人领会能力正相关。稍微读过书的诸位都知道,掌握知识越多,领会越快。所以,知识量=个人闲暇时间×积极性×教学硬件×个人先前已掌握的知识。

一个高知家庭出身的少年与一个普通人家的少年,拼知识量汲取。无论个人闲暇时间、教学硬件与个人先前已掌握的知识,都是前者压倒性领先。普通人家少年,也就能在积极性上拼一拼——但这一点又很狡猾。

诸位身边一定有类似的现象:越有知识的家庭,越重视知识;越缺知识的家庭,越不重视知识。当然有许多反例,但这个整体大趋势是如此的。因为有知识的家庭在知识里尝到了甜头,获得了积极反馈,所以普遍有汲取知识的爱好;缺知识的家庭没获得过类似好处,所以许多乡镇边陲,才会有类似于“你读书也没啥用,不如退学来家里帮忙”这种现象。

反而是许多暴发户家庭,特别爱让孩子读书。为何?因为他们经历了阶级迁跃,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但这样的家庭,是少数个例。大多数缺乏知识的家庭,并不那么重视知识。所以,获取知识的方式容易了,但有知识与缺知识的家庭,在积极性、个人闲暇时间与知识领会能力上,依然有差别。而知识汲取这玩意,如上所述,是越有知识越积极,领会起来越快的。有知识的人爱知识,知道如何找到有用的知识,如何学知识,如此就形成强弱分化了。

所以我一直念叨: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就像工作挣钱是一辈子的事一样。因为到最后,知识=资本。越有知识/资本的人,越明白这点。

(潘光贤摘自微信公众号“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