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十才子”如何避暑

刘永加

“小暑大暑,非蒸即煮。”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都城长安,盛夏的日子不好过。杜甫就写过“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可见真是热得不一般!

当时在长安有一个“文学社团”,叫大历十才子,据《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有的版本中还有李益。十才子诗才出众,在诗作中还透露出他们的一些避暑良方。

筑个小院,避暑纳凉,是钱起的办法。《避暑纳凉》一诗以此感怀:

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

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

十旬河朔应虚醉,八柱天台好纳凉。

无事始然知静胜,深垂纱帐咏沧浪。

长安城南有个避暑胜地慈恩寺(内有大雁塔),这里靠近曲江,寺里遍植古松修竹,清寂幽静,登塔还可沐浴凉风。唐代新中进士,均在大雁塔内题名。李端和苗发,在暑热难当时,寻幽览胜,来到城南的大慈恩寺,度过了一个难得的清凉日子。李端感慨万千,写下了《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李端在诗中化用典故、旧诗及佛典,虎溪、莲花均信手拈来。同时,清凉之意亦随风潜入,如莲花一般,清纯绝尘。卢纶和崔峒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来到慈恩寺避暑,真是不谋而合。卢纶诗情勃发,写下一首《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

寺凉高树合,卧石绿阴中。

伴鹤惭仙侣,依僧学老翁。

鱼沉荷叶露,鸟散竹林风。

始悟尘居者,应将火宅同。

诗中描述盛夏长安人家犹如火宅,可见当时长安炎热之甚。当时京城的权贵之家,有较好的避暑条件。李端等与宰相元载、王缙交往密切,他们多有出入相府的机会,自然得到很好的乘凉机会。因此,李端写下了这首《奉和王元二相避暑怀杜太尉》一诗:

艰难尝共理,海晏更相悲。

况复登堂处,分明避暑时。

绿槐千穗绽,丹药一番迟。

蓬荜今何幸,先朝大雅诗。

除了避暑诗之外,十才子也多有与当时的宰相元載、王缙的唱和之作。也正因为有了二位宰相的鼎力相助,十才子的处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纷纷出任朝廷的职务,给他们“京漂”的生活增加了些许保障,他们也才能有吟咏唱和的机会和空间。他们写的这些避暑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了解唐代百姓避暑生活的史料意义。

(阿建摘自《光明日报》2020年07月17日16版)

素材任意门

古人也吃“冰棍”

我们现在的消暑利器冰棍,可是从唐代就有人学会制作了。大木桶里放上冰,撒上盐以降低冰的熔点,再将盛有蔗糖水的小铁盒排列在桶中,插入小木棍,过一会儿,就冻成了简易冰棍。在宋代,普通人家就能在市面上买到冰糖冰雪元子、雪泡豆儿水、木瓜汁、绿豆水……到了元代,还出现了用果汁、牛奶和冰块制成的“冰酪”,你现在吃的冰激凌,其实老祖宗早就吃过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