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抒情,让抒情“看得见”

大自然的种种风物都会在我们心底荡起情感的涟漪,生活也会为我们披上一件多色调的情感外衣。我们时时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常常体会内心的喜怒哀乐。要表现这一切,都离不开一种手法——抒情。有经验的作者往往能运用各种方法,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情思和感受,让读者时而心有戚戚,时而潸然泪下,时而拍案叫绝。正如《礼记》中所言:“情欲信,辞欲巧。”于是,抒情也就成为我们生活和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不借助任何手法,直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时感情强烈,节奏快、紧张,情感直露,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撼人心,容易把握。

文章中运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时,要注意什么呢?

一、叙述和抒情结合

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往往是人们的内在情感积蓄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流露。叙述是抒情的情感基础,抒情是叙述的思想升华。叙述与抒情的完美结合,不但使读者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触摸到作者的思想脉搏。这样会使所表达的情感更实在,更有力量,否则所抒之情就会变得空而浮。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文,讲述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特殊经历,并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展现了这节课的悲壮情调之后,才让小弗郎士用一句话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这句话显得自然而然,真切动人。在真正需要抒情时显得水到渠成,不仅为文章增添了感人的力量,还起到了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在介绍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抒情文字:“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通过相关文字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质朴诚恳,能打动人心。

二、借助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修辞是一种富于实效性的语言表达方式,用得好,可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贫瘠为丰富、化粗略为细腻的功效。在抒情时,如果我们能恰当运用修辞,便可增加文章的魅力,使语句生动活泼,富有变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一文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句因果复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因为”属于表示因果关系的介词,“常含泪水”即夸张修辞手法。于是这句话很自然地刺激了人们的神经,让读者眼前一亮。

文段中连续出现抒情性语句,便构成反复式抒情方式。反复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抒情中可以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反复式抒情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具有一种渐进式的节奏感。句式一般不宜太长,短促的句式能够更加有力地表达情感。

如郭沫若在《雷电颂》中写道:“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咆哮吧!”

风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一种单纯自然的风,而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生命和力量。“咆哮”二字饱含作者的革命激情,连续出现三次,一次比一次更有力量,更有气势。作者以饱满的激情讴歌了不可阻挡的革命风暴,抒发了难以抑制的革命豪情。

三、把握情感起伏变化的节奏

情感表达有高低错落的起伏变化,文章才能有美感。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文章开始就写了“我”无法抑制的思想感情——想把自己感受的一切都告诉朋友们。一个“但”字写出了意思上的转折,更重要的是突出了要表达的重点,那就是思想感情中的一段重要经历。至此,文章虽然讲了“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最可爱的人”,但并没有点明谁是最可爱的人。接着用“谁是最可爱的人呢”这个设问句,进一步引起人们的注意。可仍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说谁是“无比可爱的”,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样表达感情饱满,发人深思,使人对文章主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从一般写到个别,用一般衬托个别:写被一切事情感动着,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朋友,是为了突出、衬托“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写“无比可爱”是为了进一步突出“最可爱的”。文章在抒发感情时步步深入中心,揭示了主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来源于生活,只有细细欣赏身边独特的景物,感悟生活中的感人细节,抒发的感情才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