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老师
小朋友们好!我们又见面了!你们听说过福尔摩斯吗?
张宸
我知道,他是一个大侦探!我姐姐有一本书,里面写的就是他的故事。
龚梓菡
我也知道,他很聪明,破了一个又一个神秘的案子!
顾珺涵
福尔摩斯可真了不起!
周老师
是呀!他能察觉他人不曾留意的细节,并从中推断出大量的信息,最终破解案件。要不,我们来当一回“附耳磨思”?
张宸
什么是“附耳磨思”呢?
周老师
“附耳磨思”不是指侦探,而是两种写作方法。“附耳”就是把耳朵贴近,认真地听,洞悉声音;“磨思”就是反复思考,准确表达画面表现的内容。很多时候,大家的看图写话以“看”为主,很少关注画面里存在的声音。
张予涵
老师,画面里有哪些声音呢?
周老师
这个声音可以是人物产生的,比如亲切又动听的对话,准确又逼真的动作声,操控或使用器具所产生的声响……可以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清脆又悦耳的鸟鸣,轻柔又多变的水声,风儿吹过树林时空气流动和树叶颤动的声音……还可以是能推动情节变化的声音元素,真实又充满情趣的动静……
张宸
老师,我们在看图写话时为什么要“附耳”?
周老师
“附耳”对我们的看图写话可有帮助啦!
让画面更鲜活
捕捉这些有趣的声音,可以使人物或景物更加鲜活,更具生机与活力,会让整个画面变得更有立体感,同时更加生动地传达图画所包含的信息,增强真实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情感更真切
通过描绘这些有趣的声音,我们可以表达出图画中人物或事物的情感状态。例如,欢快的笑声、悲伤的哭泣、愤怒的咆哮等,都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图画所传达的情感内涵。
让情节更生动
在某些情况下,放大这些有趣的声音,可以为图画制造悬念或冲突,为故事增添紧张感和戏剧性,使读者更加关注剧情的发展。
顾珺涵
老师,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磨思”?
周老师
“磨思”就是要深入思考,这样才能让我们准确地提炼写话的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抓住图画中反复出现的象征性物品或符号,这些往往可以提供关于主题的深层线索。
2.将自己的个人经验、情感与图画内容联系起来,这有助于深入理解图画的主题。
3.感受图画中的情绪和氛围,这可以通过色彩、光影、天气或人物表情来体现。
周老师
那我们来试试,看看谁是名副其实的“附耳磨思”吧!
最好的雨伞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二(4)班 龚梓菡
写作顺序:1—2—3—4
早上,阳光明媚,小猴戴着一顶漂亮的遮阳帽,一蹦一跳地在森林里玩耍。不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哗啦啦地下了起来。
小猴发现前面就是小熊家,撒腿就跑了过去。
“咚咚咚!”憨态可掬的小熊正坐在沙发上呼呼大睡,忽然听到一阵清脆的敲窗户声。小熊打开门,连忙请小猴进来避雨。
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这时,长颈鹿也跑来小熊家躲雨。可是长颈鹿的脖子实在太长了,身体躲进来了,脖子和头却还在屋外。
小猴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说:“长颈鹿姐姐,你可以戴我的帽子,这样大雨就淋不到你的头啦!”话音刚落,小猴拿出帽子,哧溜一下爬到了长颈鹿姐姐身上,给她戴上了帽子。小熊激动地叫喊着:“太好啦,长颈鹿不怕淋雨啦!”
长颈鹿温柔地称赞:“这顶帽子是世界上最好的雨伞!”小猴和小熊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指导老师:陈惠惠
点评
小作者以图画中反复出现的遮阳帽为切入口,给大家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了“互帮互助”这个温馨的主题。
一起玩才快乐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二(1)班 张 宸
写作顺序:1—2—3—4
大熊看着豆大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一脸闷闷不乐,没有伙伴一起玩,多无聊啊!“呼——哧——”大熊坐在沙发上打起盹儿来,睡得鼻涕泡都冒出来了。
小猴戴着顶草帽,冒雨跑到了大熊家,“咚咚咚”地敲着窗户。大熊睁眼一看,乐坏了,眉开眼笑地去开门:“可盼到你来了,现在有伙伴一起玩啦!”
小猴眼珠一转,神秘地说:“不只我,还有一个大伙伴呢!”话音刚落,长颈鹿跟在后面就进屋了。只见她缩着脖子,弓着背,呵呵一笑:“还是大家在一起才好玩!”
大熊看看长颈鹿难受的样子,又看了一眼小猴的帽子,心生一计:“小猴,把你的帽子借给长颈鹿挡挡雨,这样她就能舒舒服服地和我们一起玩了!”
长颈鹿戴上草帽,把长长的脖子伸出窗外。他们三个开心地玩着游戏。“嘻嘻!哈哈!”笑声盖过了屋外的雨声。
指导老师:薛 颖
点评
“呼—哧—”“咚咚咚”“嘻嘻!哈哈!”以及小动物之间的亲切交流,均能很好地体现小作者“附耳”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生动地传达了图画所包含的信息,增强了看图写话的真情实感。
聪明的小猴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二(1)班 张予涵
写作顺序:1—2—3—4
六月的天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艳阳高照,猛然间,“嚓——”闪电像一把利剑,把天空劈成两半。大雨倾盆而下。
小猴很不情愿地戴上遮阳帽,赶紧去小熊家躲雨。他从窗户外看见小熊正坐在沙发上打瞌睡。小猴焦急地敲着窗子,喊道:“小熊,快醒醒!”
小熊边咂着嘴,边打开门,还以为小猴是来约他去游泳的呢!听到天空中轰隆隆的雷声,他才恍然大悟,下雨了!
两个好朋友正聊着天,突然长颈鹿也飞奔过来了:“你们好,雨太大了,我能在你们这儿躲躲雨吗?”小熊连忙热情地挪出一块空地来。可是,小熊家对于长颈鹿来说太矮了。她不得不把长长的脖子从小熊家的窗户伸出去。大雨把她的头和脖子都淋湿了,长颈鹿发愁地皱起了眉头。小熊看见了,着急地说:“哎呀,这可怎么办呀?”小熊拿了把伞过来,长颈鹿摇摇头。
小猴看看长颈鹿,又看看自己的遮阳帽,灵机一动:“我有办法了!”他灵巧地爬上长颈鹿的脖子,给她戴上了遮阳帽。遮阳帽就如一把撑开的伞。雨水顺着帽檐往下流,成了漂亮的珠帘。
霎时,长颈鹿双眉舒展,小猴也得意地“叽叽”直叫!
指导老师:薛 颖
点评
“六月的天是孩子的脸”“发愁地皱起了眉头”“成了漂亮的珠帘”,小作者将自己的个人经验、情感与图画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天气和人物表情的描写体现了图画的内容,是名副其实的“附耳磨思”!
躲 雨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二(1)班 顾珺涵
写作顺序:1—2—3—4
一天,小猴正在外面欢快地玩耍。突然,天空下起了小雨。小猴赶紧戴好帽子,跑向附近的小熊家躲雨。
“小熊!快开开门,下雨啦,让我避避雨!”小猴一边拍打着小熊家的窗户,一边急促地喊道。小熊正在家里呼呼大睡,“呼——呼——”的呼噜声充满了整个房间。小猴敲了好几下窗户,小熊才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他揉了5i1b9pVdyPSuOMDaPRzLScjzF+cZGIhU+n+cMtacOHs=揉眼睛,赶忙起身去给小猴开门:“哎呀,雨下得这么大了!”
就在这时,长颈鹿也匆匆赶到了小熊家,希望能在这里躲雨。小熊看到了长颈鹿,热情地说:“快进来吧,长颈鹿女士,虽然门有点小,但挤挤应该能进。”
“唉,我还是会淋到雨!”长颈鹿有些沮丧地说。因为她的脖子特别长,只能从窗户伸出去。看到这一幕,小猴心生一计。他迅速摘下了自己的红帽子,递给了长颈鹿,说:“长颈鹿女士,您试试用这个帽子挡雨吧!”长颈鹿非常感激地接过帽子,戴在头上。
就这样,他们两个一起安心地在小熊家里躲雨,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指导老师:薛 颖
点评
开篇,小作者通过刻画小猴着急的语言和急促的动作,给故事增添了紧张感,细腻地表现了小猴的心情。接着以小熊的语言穿起了故事情节,用声音传递情感变化。最后,深化主题。整个故事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