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考”与“观察”共生

同学们,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那么,怎样的观察才是高效、有意义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找找作家的“法宝”吧!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

蔡老师

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作者观察非常仔细。作者围绕翠鸟的外形,进行了有序观察,并找到了一个聚焦点。你们发现了吗?

夏珺雅

老师,我发现作者是围绕各种漂亮的颜色来写的。

吕婧珃

是的,翠绿、蓝色、红色组成了这只彩色的小鸟!真漂亮!

蔡老师

孩子们,光用眼睛观察还不够,读读第二段,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袁浠淳

我发现作者连着提了三个问题。这说明他一边观察,一边在思考。

蔡老师

是呀!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体现出作者的细致。一方面,是观察引发了思考;另一方面,思考又促使观察更加持续,更加深入。你们在平日的观察中,会产生一些小问号吗?

夏珺雅

会的!我观察蝴蝶的时候,就想问很多问题。

袁浠淳

有了问题,我再去观察,就会更认真,就会有很多新的收获。

吕婧珃

家里养了蚕宝宝,我每天都观察,问妈妈各种各样的问题。

蔡老师

同学们真棒!在生活中,我们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一个会思考的大脑,让“思考”与“观察”共生,再加上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会生动有趣。

写作密码

e0caa3723395ce47100ad8bb9e3d908997eb69e3e5d131c068275a1d20e96cfd

先描写观察所得,再写自己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与之前观察的现象相关,同时,在后续描写中,还要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巧妙解释自己的问题。这样,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容就会巧妙衔接,浑然一体。

小 练 笔

夏珺雅

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立在花朵上,展开彩色的翅膀,多么美丽呀!它的翅膀是蓝色的,点缀着黄色的圆圈,翅膀上的斑纹一条比一条鲜艳,简直比孔雀还漂亮!

它是来干什么的呢?是来交朋友的还是来吸食花蜜的?又或是来跳舞的?哎呀,难道它是来和我玩捉迷藏的?

我正想着,一转眼的工夫,它就飞入花丛中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从花丛中飞出来,又向另一朵花飞去。它细长的口器贪婪地吸食着花蜜,多么陶醉呀!吸食完这朵花蜜后,它又翩翩起舞,向另一朵花飞去……

袁浠淳

看,狐獴!它细长的脸上卧着树叶形的黑眼圈,棕黄色的皮毛上点缀着黑色的长条形斑纹,耳朵小得陷在皮毛中几乎看不见。

难道它不需要耳朵吗?还有,它为什么常常直立起身体呢?为什么它要一直刨土呢?难道是在找食物吃吗?

只见它弓着身子,瞪圆双眼,鼻子紧贴地面,短而有力的前爪闪电般地刨着沙土,那着急的样子惹人发笑。嘿,它终于拖出了一个小黑团!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只虫子呀!它开心地撕咬、戏耍起来!

吕婧珃

蚕盒里个头最大的蚕宝宝定在那儿,腹部两侧悄然长出一条黑线。它全身的皮松垮垮的,就像满是褶子的衣服。妈妈说它正在努力蜕皮。

噢,天哪!它能顺利蜕完皮吗?整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呢?蜕完皮的它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用放大镜认真观察着:它把全身的力气都用在头上,用力撑开一个小口子,稍微休息一小会儿,接着它的头、肚子、脚一起用力,不断地朝前蠕动,一下、两下、三下……经过无数次努力后,它终于让整个身体从皮里钻了出来。蜕完皮的蚕宝宝身体白白嫩嫩的,又变长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