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须拍马是陷阱

“溜须”是一个俗语,它常常与“拍马”连用,意指谄媚奉承。溜须和拍马都是简单的动作,为什么结合在一起,却意思大变呢?

“溜”有滑行的意思,“须”就是胡须,这个词十分形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轻抚、整理胡须的动作。在古代,男性多蓄长须,饭后需要擦抹胡须,以保持形象整洁。

宋代有一个大臣叫丁谓,他靠阿谀奉承皇帝,当上了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当时的宰相是寇准,他是丁谓考取功名时的主考官,丁谓对待寇准非常恭敬。有一次,中书省的官员们聚餐,寇准用餐时胡须被羹汤弄脏了,丁谓见状,连忙起身,捋着寇准的胡须,为他擦拭。寇准BESt2IG9UWEvxAHYeOkcIN4tNNGUj+IgIVJB1ouMcrw=却毫不领情,说:“参知政事是国家的重臣,难道是为上官擦胡子的吗?”丁谓很是羞恼。这件事被记在了史书上,后来,“溜须”这个词便有了阿谀奉承的意思。

而“拍马”一词,相传源于西北一带,那里地64I++Umne79RJqBShtafOdwXWm6/m43c1+stBRFdPSM=势崎岖,行走驾车都不是很方便,马是人们日常出行的好帮手。人们骑马相遇时,看见好马,便会拍拍马的屁股说:“好马,好马!”然而有些人不管看到的马是好是坏,一律夸赞,实际上已非真心赞美马匹,而是借马喻人,以示奉承。

“溜须”和“拍马”原本是出于体贴或赞赏的自然动作,却受情境影响,逐渐成了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为求私利而不惜谄媚讨好、丧失原则的人。小读者,在生活中,如果有人对你“溜须”又“拍马”,你可要小心了,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他正在为接下来的“请求”或“陷阱”铺垫呢!这时候,可得保持清醒,不要被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脑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