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拥有圆滚滚的身姿,宛如戴着绿色头冠的小精灵,探头探脑地从地里向外冒,带出泥土的质朴与清新。咬上一口,先是清脆的咔嚓声在耳边跳跃,随后是甘甜中带着一丝丝微辣的滋味,在舌尖上演绎一场欢快的舞蹈,送上大自然最纯粹的问候。

萝卜是我国古老的蔬菜之一,《诗经?邶风?谷风》和《神农本草经》中都有相关记载。唐代,苏敬在《新修本草》中提到萝卜“江北、河北、秦、晋最多”,而到了宋代,萝卜已经“南北通有”。它坐拥“芦葩”“温菘”“芦菔”等众多外号,从野生到家培,一步步跳上了人们的餐桌。
撷菜
〔宋〕 苏轼
秋来霜露满东园,
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
不知何苦食鸡豚。
萝卜(芦菔)也在苏轼的菜园子里安过家,苏轼被贬惠州也不愁,半亩菜地种起来,自给自足乐悠悠。秋天一到,霜露满园像撒欢,东园里头菜儿疯长,萝卜芥菜子孙满堂。晋代骄奢无度的何曾吃东西也是为了饱腹,苏轼想不明白为什么他非得追求鲜鸡肥豚,而不懂享受清甜小菜的个中滋味呢?
苏轼有个烹饪萝卜的小秘方,那就是将萝卜捣碎煮烂不放别的调料,再加入白米熬羹,据他说“若非天竺酥酡,人间决无此味”。除了苏轼外,萝卜还受到了其他诗人的喜爱。

说来,萝卜还曾被武则天赐名“假燕窝”:武则天称帝后,有一年秋天,洛阳东关菜地长出一棵特大萝卜,农民视为奇物,将其进贡宫廷。女皇见后大喜,便命御厨做成菜肴。御厨们苦思冥想,最终将萝卜切成细丝,并配以山珍海味制成羹汤。女皇一尝,鲜美可口,大有燕窝风味,遂赐名“假燕窝”。从此,“假燕窝”便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设宴的必备佳肴。

萝卜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食药两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特别推崇萝卜,说它“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民间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古人们也对它的治病疗效赞不绝口。


相传,萝卜还曾治好曹操的咳嗽。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时,因日夜兼程,受了一些风寒,到达南郡后久咳不止。随行的御医束手无策,曹操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一日,一个道士来访,献上萝卜作为良药。曹操半信半疑,但还是尝试了道士的偏方,果然,病情大有好转。

天气渐凉,看来是时候邀请萝卜上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