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趣事升格

作者:许俊杰

【病文入院】

班级趣事

湖北荆门市五里中心小学六(1)班 陈鹏宇

我的邻桌坐着纪鹏飞,他特会“整”人。

昨天上语文课,刘老师提问马超:“《詹天佑》这篇课文按什么写作方法组织材料?”马超答不上来。刘老师便让大家先读一遍再回答。

趁这个机会,纪鹏飞便串通周围的同学,故意为马超提供错误答案,捉弄马超。

读了几分钟,当刘老师再次让马超回答刚才的问题时,马超竟真的用纪鹏飞提供的错误答案回答了。纪鹏飞见马超中计,高兴得忘形,竟大声叫道:“上当啦!”

“上什么当?”刘老师查清了原因,严厉批评纪鹏飞不仅不认真读书,反而捉弄别人,因此罚他抄课文一遍。

纪鹏飞想捉弄马超,没想到自己受罚,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暗暗觉得好笑,可不敢笑出声来……

【病因诊断】

想捉弄同学,自己反而受罚,事情的“趣点”就在于此,习作选材扣住了题眼。但文中描写不细致,读不出“趣味”。

【诊疗处方】

如何写出事情的“趣味”?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细致描写人物言行。事情的“趣味”是通过人物前后矛盾的行动、语言等体现出来的,所以习作中要细致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情及心理。如本文中,纪鹏飞怎样串通同学?错误答案是什么?马超中计后纪鹏飞表现如何?纪鹏飞自己受罚后是什么样子?还有马超迷惑的神情、回答的内容、知道中计后愕然的表情等。只有把这些内容写具体了,读者体会到了纪鹏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才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

二、逼真描写当时的场面。真实再现场面,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只要读者把自己置身于事件场景之中,就能更真切感受其中的“趣”。如本文中,马超不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几个人同时“热情”地为他“打电话”、传递“答案”,真让他难以招架,所以他才中计上当,跟着错误答案回答。此时读者也会感受到纪鹏飞的“成功”,从而反衬受罚。

三、多多运用对比手法。如同学们都会回答,与马超不会回答的对比;纪鹏飞想捉弄马超,与纪鹏飞自己受罚的对比;纪鹏飞先前得意,与后来沮丧的对比……都能凸显事情的“趣”。

【康复出院】

班级趣事

湖北荆门市五里中心小学六(1)班 陈鹏宇

我们班的纪鹏飞可以说是三生有幸——与纪晓岚一个姓。大家都知道,纪晓岚是我国清朝的大学士,可他的后代不争气,光会“整”人。(开篇将主人公与名人联系起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昨天上语文课,刘老师提出一个很简单的問题:“《詹天佑》这篇课文按什么方法组织材料?”

很多同学都可以脱口说出答案,于是把手举得高高的,一副要上天摘星星的架势。可刘老师偏偏叫了趴在桌子上的马超。马超磨磨蹭蹭地站起来,又摆出惯有的那张苦瓜脸看着刘老师。(将同学们与马超对比着写,更显马超学习困难。同时为后文“中计”埋伏笔。)

“别看我,先读一遍课文再回答吧。”刘老师命令道。一些同学就开始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老师安排朗读,纪鹏飞才有机会实施“整人大法”,为后文作好了铺垫。)

趁这个机会,纪鹏飞就开始前后宣传他的“整人大法”了。他可真够忙的:先对同桌一番叮嘱,然后转过去悄悄对马超的同桌耳语一阵,最后趴过来将秘密告诉我:“待会儿老师问马超时,让我们故意告诉马超错误答案,用错误答案捉弄一下他。”(详细叙述纪鹏飞的“计谋”,突出他爱捉弄人的特点。)

这个纪鹏飞可真够坏的!不过,捉弄一下平时横行霸道的马超出气也不错!(心理真实,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见大功告成,纪鹏飞便心满意足地打开书,装模作样地读课文。

见时间差不多了,刘老师让大家停下来,让马超继续回答刚才的问题。马超果然不会,站在那儿愁容不展。纪鹏飞连忙“亲热”地“打电话”:“马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马超的同桌也跟着起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笨蛋!”马超见我用期待的眼光看着他,大概以为我希望他跟着答吧,于是他立即回答:“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由于马超本来不会回答,再加上两个及时的“小电话”,以及对“我”眼神的误解,马超最终中计。)没等老师订正,纪鹏飞竟拍着双手叫道:“上当啦!”“上什么当?”老师查清了原因,严厉批评纪鹏飞不仅不认真读书,反而捉弄别人,因此罚他抄课文五遍。(剧情逆转——出洋相的不是马超,而是纪鹏飞受罚,趣意呈现。)

这个纪鹏飞,想捉弄马超,没想到自己受罚,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暗暗觉得好笑,可不敢笑出声来……(语意未尽,余味无穷。)

【回访复查】

修改后的习作描写细腻,如纪鹏飞的动作(悄悄话、耳语、拍着双手)、语言(上当啦)、神情(装模作样),马超的动作(趴在桌子上一言不发)、神情(苦瓜脸、愁容不展)等,都写得活灵活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习作选材鲜活,描写细腻,因此读起来趣味盎然。

【现场演练】

四月一日愚人节,我们班的一些“不法分子”开始了他们的恶作剧。他们先把门虚掩着,在上面放了一个软排球,然后在每人的桌子底下放一小片西瓜皮,结果让班上绝大部分人“中招”。这一天真是好有趣哦,真的感谢这个愚人节!

同学们,你觉得上述事件描写得具体吗?写出了“趣味”吗?哪些地方还应该细腻描写?动笔改一改。

回到顶部